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在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使用高频超声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80例经过相关检查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高频超声图像。其中70例患者表现为局部没有出现肿块且无触痛感;5例患者表现为肘部受过损伤导致出现肿块,随按压肿块有明显触痛感;5例患者表现为右手腕掌尺处没有出现肿块且无触痛感,活动较为艰难。结果经过高频超声检查,60例患者诊断为腱鞘巨细胞瘤;15例错误诊断为腱鞘囊肿;5例错误诊断为神经鞘瘤。其中65例在腕关节及手部出现肿块,10例在肘关节出现肿块,5例在脚部出现肿块。肿块存在于肌腱旁的患者60例;肿块存在于关节处有15例;肿块存在于相邻位置的骨质凹陷处5例。按照alder半定量血流分级可将肿块中的血流分为0、1、2级,其中15例属于0级,60例属于1级,5例属于2级。结论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腱鞘巨细胞瘤,其图像表现具有独特的特征,同时该方式拥有操作便捷、无创伤、经济等优点,应广泛临床应用。
关键词:高频超声;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闫威,徐婉荧.分析高频超声在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159,163.
0引言
腱鞘巨细胞瘤又被称作剑鞘纤维组织细胞瘤,同时具有弥漫性、局限性生长的特点,当腱鞘巨细胞瘤存在于关节内,一般将其称为色素结节性滑囊炎[1]。腱鞘巨细胞瘤属于良性肿瘤,肿块位置固定、发展较慢、材质较坚韧,常常附着于腕关节或手指的肌腱中,在腕部屈肌腱肿块出现频率最高,也较多地出现在踝关节、足趾、肘关节等部位。临床症状表现不严重,触摸肿块无疼痛感或疼痛感较低。本次研究将分析在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中使用高频超声的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80例经过相关检查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高频超声图像当做分析对象,男性29例,女性51例,年龄23~55岁,平均(32.6±5.6)岁。70例患者表现为局部没有出现肿块且无触痛感,伴随病情发展肿逐渐变硬增大;5例患者表现为肘部受过损伤导致出现肿块,随时间逐渐增大,按压肿块有明显触痛感;5例患者表现为右手腕掌尺处没有出现肿块且无触痛感,活动程度差,手背部骨间肌肉呈萎缩状态,部分指关节出现畸形,借用外力伸直没有异常情况。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疾病发生部位使用日立HIVISION Ascendus彩超设备进行检测,将探头频率设置为7~12 Hz[2]。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使病变位置充分展现,将探头移动至肿块处直接扫描,直观观察肿块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内部回声情况,以及肿块与周围关节、神经、肌腱的关系[3]。然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观测肿块内部的血流情况,使用Alder半定量法分级对血流信号进行分级,其中2级表现为血量中等,肿块内部存在至少一条重要的血管或3~4个点状;1级表现为少量血量,肿块内部存在细小的血管或1~2个点状;0级表现为肿块内部未出现血流信号[4]。
2结果
所有参与研究的80例患者中,60例诊断为腱鞘巨细胞瘤;15例错误诊断为腱鞘囊肿;5例错误诊断为神经鞘瘤。其中65例在腕关节及手部出现肿块,10例在肘关节出现肿块,5例在脚部出现肿块。单发病灶包括75例,多发病灶包括5例。
肿块存在于肌腱旁的60例,其中1例肿块包住肌腱的同时对尺神经造成压迫;肿块存在于关节处有15例,且肿块与关节囊的分界模糊不清晰;肿块存在于相邻位置的骨质凹陷处5例。在高频超声图像中,肿块一般表现形式为位于关节或肌腱处的实质低回声团块,边缘处清晰可见,没有包膜存在,均匀的内部回声,彩超血流图像表现为有血流信号存在于肿块内部中,按照Alder半定量血流分级可将肿块中的血流分为0、1、2级,其中15例属于0级,60例属于1级,5例属于2级。
3讨论
腱鞘巨细胞瘤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医学界至今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没有确切的定论,普遍认为腱鞘炎、各类损伤引起的关节炎、滑膜炎等疾病与腱鞘巨细胞瘤的发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5]。青壮年患上腱鞘巨细胞瘤概率较高,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疾病患病过程较长,疾病发展较慢且间歇性发作,同时疾病部位按压会有疼痛感,肿块会造成关节部位强直、活动困难及骨头之间摩擦的声音[6]。该疾病在高频超声图像中显示为关节或者肌腱旁边出现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其特征为没有包膜、边缘处清晰可见且回声较为均匀,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肿块内部存在明显血流信号。如不加以治疗,腱鞘巨细胞瘤体积逐渐长大,然后从腱鞘突出并对腱鞘进行挤压,影响周围的肌肉组织、神经、骨头皮质等,最后导致骨侵蚀。早期检查腱鞘巨细胞瘤使用X片,可显示肿块软组织和关节积液,还可以对骨侵蚀的腱鞘巨细胞瘤起到提示,使用CT与X片效果基本一样,但是价格过于昂贵,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而高频超声具有价格实惠的优点[7]。
使用高频超声诊断腱鞘巨细胞瘤时,应注意与其他几类腱鞘疾病的区别:①腱鞘炎,发病部位伴有疼痛红肿情况,超声显示为腱鞘厚实,回声减少,部分区域存在积液及较多的血流信号;②腱鞘囊肿,发病部位一般位于脚背、腕部等地方,超声显示为囊性组织结构较新,呈规则的形状且边缘清晰;如果囊肿存在时间很久了,会出现较多的内部回声,检测其血流信号也不会出现;③滑膜肉瘤,发病部位一般位于关节处,超声显示为肿块体积较大、边缘处显示模糊、血流信号极其丰富[8]。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知,采用高频超声检查腱鞘巨细胞瘤能提供清晰的图像显示,能对肿块的体积、位置和与周边组织的关系给出具体的信息,还可以检查出肿块的血流信息以及相关的参数。同时高频超声具有操作便捷、不留创口、价格经济实惠等优点。本次研究证实了利用高频超声诊断腱鞘巨细胞瘤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腱鞘巨细胞瘤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超声显示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较高的准确率,且价格实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芝弘,翟玉霞,王吕浩,等.高频超声在手部腱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2):279-280.
[2]郭稳,陈涛,王丹丹,等.超声弹性成像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辅助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33(1):71-74.
[3]贝旭雯,葛宇曦,徐雷鸣.腱鞘纤维瘤和腱鞘巨细胞瘤的MRI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51(8):602-606.
[4]朱志勇,白希壮,王慧声,等.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5例临床病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4):89-90.
[5]Levi M,Crafton J.Rare Giant Cell Tumor of the Distal Flexor Digitorum Longus Tendon Sheath and Early Diagnosis with Us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2017,107(4):333.
[6]张慧芳,罗书华,杨宏,等.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3):477-479.
[7]Wang C,Song RR,Kuang PD,et al.Giant cell tumor of the tendon sheath: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in 38 patients[J].Oncology Letters,2017,13(6):4459.
[8]杨军,王少特,雷志辉.超声诊断局限性左足腱鞘巨细胞瘤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11):7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