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呋新钠在猩红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方法共计抽取74例猩红热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入我院就诊,将其按照电脑等量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青霉素治疗,研究组使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呋新钠治疗,分组对比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痊愈及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猩红热患者治疗中头孢呋新钠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受,且不会增加患者用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猩红热;青霉素;头孢呋新钠
本文引用格式:云波.分析对猩红热患者使用头孢呋新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41.
0引言
猩红热是传染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患者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高热、粟粒样疹、鸡皮样疹、杨梅舌、皮肤潮红、草莓舌以及咽颊炎等,患者会产生严重的不适感受,且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如未能及时进行治疗会影响患者肾脏功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选择更加适合的药物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抽取74例猩红热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入我院就诊,探究头孢呋新钠在猩红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抽取74例猩红热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入我院就诊,将其按照电脑等量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6.2±1.2)岁;研究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6.5±1.4)岁;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高热情况;患者皮肤有明显潮红情况,存在针尖状凸起情况;患者均无其他系统功能异常;患者均无药物或者食物过敏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相关要求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74例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基础治疗,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治疗,做好患者口腔的清洁,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补液,缓解患者水电解质失衡情况;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青霉素(生产厂家: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国药准字H11020456;药品规格:按C16H17N2NaO4S计算0.48g(80万单位))治疗,用药方式为静脉注射,每次用量为10000U/(kg·次),每天用药2次;研究组使用青霉素联合头孢呋新钠(生产厂家: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国药准字H20044356;药品规格:10g)治疗,青霉素用药量以及用药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头孢呋新钠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每天用药量为80g/kg,分两次给药,连续治疗3-5天为一个疗程,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分组统计74例患者治疗痊愈及好转率,治疗后高热、粟粒样疹、鸡皮样疹、杨梅舌、皮肤潮红、草莓舌以及咽颊炎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有恢复正常,血象指标检查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治疗痊愈,治疗后高热、粟粒样疹、鸡皮样疹、杨梅舌、皮肤潮红、草莓舌以及咽颊炎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有明显缓解,血象指标检查有明显改善为治疗好转,治疗后高热、粟粒样疹、鸡皮样疹、杨梅舌、皮肤潮红、草莓舌以及咽颊炎等临床症状未见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有无好转迹象,血象指标检查仍有明显异常为治疗无效。分组统计并对比74例患者治疗后高热惊厥、皮炎皮疹以及肾脏功能下降情况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软件对数据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2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痊愈及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猩红热是儿童免疫系统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该病的高发季节主要为冬季和春季,临床治疗中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选择相适合的药物进行进一步治疗[2]。头孢呋辛钠属于二代头孢菌素,属于半合成头孢菌素,该药物的抗菌效果较好,抗菌谱较广,该药物服用后吸收速度比较快,且不会对患者肾脏功能造成影响,药物的组织渗透性较好,患者用药后体内含药量较少,能够在确保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安全性[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痊愈及好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头孢呋辛钠在猩红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保其各项血象指标恢复正常。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猩红热患者治疗中在青霉素用药基础上增加头孢呋辛钠不会增加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会对患者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刺激,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可知,猩红热患者治疗中头孢呋新钠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受,且不会增加患者用药后不良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芹芹,高明,郭熙英.使用头孢替安治疗猩红热的疗效分析[J].兵团医学,2018,108(3):29-30.
[2]李德春.应用头孢呋新钠治疗猩红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154-154.
[3]杨杰,林跃强,王坤,等.五水头孢唑啉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猩红热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88-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