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患者行综合性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基本外科接受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以及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通过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有效的手术和护理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引流管留置时长、行动时长、排气时长以及Vas评分均远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肠梗阻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腹腔镜治疗结肠癌切除手术的过程中使用综合性护理能够保障患者有效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综合性护理;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杨立荣.分析对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患者行综合性护理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49-350.
0引言
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结肠癌疾病最为稳定、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使用手术治疗后,增加使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来进行辅助治疗,因此,此类综合治疗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再次复发的可能,能够增加患者的生存能力。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深入发展,已然进入多种手术治疗的辅助之中,采用腹腔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伤害,增加恢复能力,并且其治疗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1-2]。随着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应用的广泛程度,这就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加最终治疗疗效,在本次研究中于围手术期增加了有效的护理,最终得到了较为客观、公正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基本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以及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2~64周岁,平均(49.02±1.32)周岁;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1~63周岁,平均(48.77±1.35)周岁,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以上患者均排除:(1)患有严重精神疾病难以有效沟通患者;(2)排除严重其他实质性脏器疾病患者;(3)并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实时观察生命安全即可。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建立相关护理小组,将有效护理贯穿整个手术过程:(1)术前,提前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手术的注意事项,通过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关于病症的健康宣告,增加对于病症的了解;使用成功案例介绍增加患者的信心;并且增加同患者的沟通,疏通其负面情绪;在手术前3 d提前为患者使用肠道菌群抑制药物和肠道清理处理,减少患者手术出现感染的可能;并且手术前的饮食都应当选择具有一定热量和能量、蛋白的食物,增加患者供给。手术前1 d应当食用流食;并且应当将阴部毛发进行剔除,为女性患者特别进行阴道护理。(2)术中,在医师进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实时监控患者生命体征,若脉搏、心跳、体温以及血压等指标出现任何异常便应当立即告知主刀医生,进行应急处理。(3)术后,为患者放置一个引流管并进行固定,避免扭曲、折叠情况出现;嘱咐患者手术后大量饮用水分,增加排尿量;手术后患者应当根据恢复状态以及耐受性尽量早日开始行走,以此保障肠道的有效蠕动;由于是使用的腹腔镜手术,容易受到二氧化碳的影响诱发腹部或者肩部出现疼痛表现,护理人员应当教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增加二氧化碳的有效排出,必要情况下使用药物进行止痛;在术后卧床期间应当注意转变体位,减少压疮的发生。
1.3效果判定
收集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引流管留置时长、行动时长、排气时长等指标并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肠梗阻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其中VAS评分为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受越明显,反之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越舒适轻松[3]。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计算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2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通过有效手术和护理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引流管留置时长、行动时长、排气时长以及VAS评分均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是不影响手术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几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结肠癌顾名思义是结肠部位出现恶性肿瘤,此类病症常见于中年男性,其发病率高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患病后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随着病症的发展病灶可能延伸至多个器官,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根治方式,随着应用的深入对于护理的要求也越发严格[4]。
综合性护理实质是指护理流程中形成细致、高效以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将护理能够有效融入患者手术的全过程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护理的有效率。并且使用小组模式进行护理能够增加人力资源的利用,在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协作能力[5-6]。由于手术本身便是微创性手术,对于患者的负担便相对较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腹腔镜手术是需要留置引流管的,因此在护理之中应当给予引流管的护理;并且还需要关注腹腔镜手术后气腔建立,腹中二氧化碳的排出,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增加对于切口和排尿量的关注以及术前给予进食管理,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感染出现[7-8]。
综上所述,使用综合性护理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围手术期之中能够有效保障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增加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秋华.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5(4):60-62.
[2]陆洪敏,包雷.手术室综合护理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8,4(30):107-108.
[3]段春芳.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手术后结肠癌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4(19):2353-2355.
[4]林中满,王德奋,吴惠慈.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方式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9):2941-2944.
[5]王亚平,蔡瑜玮,邱黎黎.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价值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7):2299-2301.
[6]刘钦,查承志,艾时刚.手辅助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5):112-113.
[7]郭秋波.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5):55-57.
[8]陈欢欢.手术室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8):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