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气管切开患者行临床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82例行高压氧治疗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41例,甲组中患者展开一般护理干预,乙组中患者则在甲组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根据两组数据显示,乙组患者在治疗中不良情况发生率更低于甲组,但对于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则高于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中展开护理管理,能有效控制治疗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气管切开;高压氧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周洁.护理管理在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33-334.
0引言
高压氧治疗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控制肺部交叉感染发生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着积极作用,多用于患者行气管切开后;但在对患者展开治疗过程中,存在以气管脱落、误吸、呼吸道堵塞为主的多种风险事件[1],从而影响高压氧治疗效果。护理管理作为一种对护理中出现一切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的管理模式[2],能够对治疗与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干预,提高治疗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则主要针对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中进行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82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甲组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50~70岁,平均(60.0±10.0)岁,重型颅脑损伤30例、脑出血者11例,展开一般护理干预。乙组患者男25例、女16例,年龄52~70岁,平均(61.0±9.0)岁,重型颅脑损伤28例、脑出血者13例,在甲组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观察研究均知情同意,组间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中患者展开一般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查房护理、心理干预等方面,乙组中患者则在甲组基础上进行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安排具有丰富护理管理经验的护理人员成立护理小组,对以往临床中气管切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列出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反应,并找到护理难点,制定护理管理计划。同时加强对护理小组成员的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与自身护理管理能力[3]。
护理管理实施:①入舱前后:在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前后,相关负责人要对高压氧舱内进行消毒处理,保持舱内干净,并通风;每日用1:100的84消毒液擦拭台面和舱壁。每次氧舱治疗后使用空气净化消毒器消毒30 min。同时确保患者敷料干燥清洁,每天更换1次,在入舱前保持呼吸道顺畅,通过扣背、翻身等动作促使痰液排出。②治疗中:患者在进入高压氧舱内后,调整适宜的温湿度,分别为18~24℃和50%~60%,让患者生理上感到舒适;并准备好相关吸痰设备,确保患者满足吸痰指征后,遵照无菌原则用一次性吸痰管行吸痰处理,边吸边退,以免引起呛咳症状;若患者痰液很粘稠,可适时给予少量灭菌注射用水滴注后给予吸痰。注意在行加减压或患者休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保证雾化液的即时性[4]。③其他护理:在舱内吸氧治疗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与体位,以免吸氧导管出现脱落、错位情况,若患者呼吸频率增高或伴随哮鸣音,需检查患者呼吸道或套管内有无阻塞情况。并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症状,降低其肌张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3判定标准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经干预后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气管套松脱、误吸、呼吸道堵塞等。并观察组间患者干预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我科自制满意度表格,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护理作用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若所得分值≥85分,即为十分满意;若所得分值为60~84分,即为满意;若所得分值≤59分,即为不满意;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5]。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研究统计数据,将其纳入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用(%)表示,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管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乙组中患者护理后在治疗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9%,明显更低于甲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9.5%,其护理管理效果理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1。
2.2两组间护理管理满意度评估
比较两组数据,甲组中患者行护理干预后的总满意率为80.5%,相较之乙组92.7%更低,乙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2。
3讨论
气管切开在用于临床治疗中可保障患者呼吸道处于顺畅状态,维持气体交换,并确保患者心、脑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氧供;但在对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因气道敞开,与外界相同,患者呼吸道中会有一部分水分流失,使得痰液黏稠,甚至形成痰痂[6],进而堵塞气道;为改善这一症状,高压氧治疗被普及应用;它通过应用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环境下行吸氧治疗,能够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但因高压氧舱内空间较小,空气流通缓慢,患者自身携带病原菌或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等因素也容易导致出现肺部交叉感染情况[7-8],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护理管理作为临床中针对治疗与护理中风险事件的预防和干预,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证吸氧效果,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乙组中患者在入舱前后,通过应用护理管理保持舱内空气流通与干净整洁,加强消毒,控制感染发生;入舱后,调整适宜的温湿度,为患者呈舒适体位,并给予吸痰干预;严格监测治疗进程,确保高压氧治疗顺利进行。因而乙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其在临床中应用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在对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中展开护理管理,能有效控制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曾丽娟,徐常娥.综合气道护理管理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53-55.
[2]秦智伟.微创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9):101-102.
[3]吴巍巍,蔡夺,迟骋,等.集束化气道管理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4):4314-4318.
[4]Heyboer RM,Wojcik SM,Smith G,et al.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on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J].Undersea&Hyperbaric Medicine Journal of the Undersea&Hyperbaric Medical Society Inc,2017,44(2):93-99.
[5]Li W,Ye Z,Wang W,et al.Clinical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J].Orthopade,2017,46(5):440-446.
[6]杨兰芝,平欣,刘畅,等.护理干预在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0):160-161.
[7]杨芬.护理干预在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35):179-180.
[8]李小明.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7):193-1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