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干预下华法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疗效及依从性。方法①收集了36例长期服用华法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人口学数据、当前用药情况、合并用药情况、当次随访时INR检测结果和手术史等,所有患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②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结果在经过华法林抗凝治疗及护理干预之后,12例心脏瓣膜病术后应用华法林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在经过对症处理之后出血得到控制。未见大出血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华法林用量为每天(3.46±0.52)mg,INR平均值为(2.7±1.3)。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的疗效确切,而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护理;依从性
本文引用格式:刘芳.护理干预下提高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疗效及依从性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345-346.
0引言
华法林是一种抗凝作用比较显著的药物,可以极大的抑制维生素K合成凝血因子,在临床中常被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由于术后机械性瓣膜的置入血液与人工瓣膜表面材料的接触以及瓣膜部位非理性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使机体产生凝血反应,导致纤维蛋白网与血小板凝块的形成,易于生成人工瓣膜血栓,一旦血栓生成可能会造成瓣膜功能发生障碍或血栓脱落引起器官栓塞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正确按医嘱服用华法林抗凝对预防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患者需进行抗凝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最为关键的方法,包括机械瓣膜置换和生物瓣膜置换两种,其中,机械瓣膜耐力和持久性比较好,临床中实际应用较为广泛,但是需要患者终身进行抗凝治疗,且极易引发血栓、出血等并发症,所以,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需要帮助患者做好并发症预防和自我管理,提升其生活质量。华法林属于一种消旋混合物,其可以在肝脏内发挥抗凝作用,不仅能够抑制凝血因子限制血栓的形成与发展,还可以清除机体已经形成的血栓,是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药物,该药物在使用后药效发挥比较缓慢且持久,基于这一特点,其是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的最佳药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剂量反应关系变化比较大,而且会受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根据患者实际个体差异性确定用药量,在没有进行无凝血酶原测定时坚决不能使用该药物。基于此,本文简单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药理机制、用法用量、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现将研究内容做一阐述[1]。
选取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心脏瓣膜病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12例心脏瓣膜病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心外科病房12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深入访谈,男性9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51.3±4.2)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12年,平均(6.3±2.5)年。二尖瓣置换术合并高血压5例。
纳入标准:①初次成功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人工机械瓣膜手术患者;②出院3个月内回院复查患者;③无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能正确表达感受者;④无肝、肾功能疾病者。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肝、肾、等器官组织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5]。
1.2治疗方法。参与研究患者均食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治疗过程:治疗前进行无凝血酶原测定,确定用药剂量,一般情况下,初始口服剂量每次为3 mg左右,每天剂量控制在10 mg以内,3日后再次进行无凝血酶原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当测定结果小于1.5时,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增加剂量,当测定结果大于3.0时则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减少剂量,每日药物剂量增减范围大概为0.6 mg,在调整过药物剂量以后隔天就要进行无凝血酶原测定,如果连续两次测量结果都在2.5左右,则可以将测定更改为每周进行2次,继续测定两周,如果测定结果比较稳定,此时可以叮嘱患者1个月到医院测定2次。(华法林钠片:生产厂家orion corporation orionintie 1.02200.Espoo.Finland芬兰国药准字H20110108)
1.3护理体会
(1)健康教育。华法林治疗过程比较漫长,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用药物,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为缺乏疾病相关治疗,认为药物服用可以随意更改,治疗依从性非常差,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造成出血、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大大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在治疗前就要详细告知患者坚持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告知其如果不能合理用药带来的严重后果,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2)心理疏导。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恐惧、担心、焦虑等负性心理与情绪,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情况,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成功案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鼓励,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乐观面对和配合治疗。
(3)用药指导。在服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和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处理,同时一定要加强无凝血酶原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合理调整药物剂量。
(4)饮食干预。华法林抗凝效果与食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食物和草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药物的抗凝作用,比如:菠菜、卷心菜、豆类、奇异果、人参、连翘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尽量少食这一类食物和草药,指导其服用能够增强华法林效果的食物和草药,比如:木瓜、大蒜、当归等,合理控制维生素K的摄入量[2]。
(5)出血干预。在服药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咳血、吐血、以及血便等时,要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2结果
通过3个月治疗和跟踪随访发现,患者服用华法林剂量为(3.51±0.27)mg/d,无凝血酶原测定值为(2.55±1.37)。12例患者中,3例出现轻微出血,1例出现皮肤紫癜,经过一定的治疗与护理以后,出血和皮肤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他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3]。
3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研究的12例患者只有3例出现轻微出血情况,1例出现皮肤紫癜,在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均得到了控制,8例患者并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说明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是因为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用药干预、饮食指导、以及出血干预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帮助患者正确认知了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和缓解了其对治疗的负性心理,同时也帮助其养成了良好的用药和饮食习惯,减少了药物和饮食对治疗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治疗效果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用药疗效及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王希珏.华法林抗凝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01):56.
[2]牟宁波.华法林抗凝血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04):16-17.
[3]顾欣,孙安修,张新江,等.服用华法林患者用药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J].中国药物警戒,2016,13(12):753-7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