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A、LN、Ⅳ-C及PC-Ⅲ均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较治疗前提高,IL-6、IL-10、TNF-α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提高或降低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恩替卡韦;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炎性因子
本文引用格式:邓蓉,焦晓琳,宁少雄.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85,187.
0引言
乙肝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是机体长期存在乙肝病毒且进入肝脏细胞,引起干细胞和内病毒核酸部分复制,在病毒整合及不断复制过程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不断的刺激,生成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体,使正常的肝脏细胞被病毒所消灭,随病程延长逐渐转变成肝硬化[1]。恩替卡韦是治疗乙肝的一线药物,将药物用于乙肝肝硬化治疗中,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及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中,结合临床实践具体探讨应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制定的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2]。(2)患者均无药用禁忌症。(3)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2)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3)随访资料丢失、中途退出或死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64.2±2.3)岁;病程1~7年,平均(4.2±0.6)年。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44~78岁,平局(63.8±2.2)岁;病程2~7年,平均(4.1±0.6)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并实施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检查,之后予以常规保肝治疗及告知患者多注意卧床休息。
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113025,规格0.1g×7s×2板)治疗,主要采取口服用药的治疗方式,推荐剂量为0.1g/次,1次/d,药物在饭前或饭后30min服用。而观察组则使用恩替卡韦(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2237,规格0.5mg×7片)治疗,口服用药,0.5mg/次,1次/d,饭前或饭后30min用药。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期间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以保证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均在清晨空腹阶段,采集患者4mL的肘静脉血液,将血液加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试管经3000r/min的离心机持续离心15min,静置后分离血清,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与Ⅲ型前胶原(PC-Ⅲ)指标水平,评价患者肝功能情况。(2)同样采取上述的血清标本采集与分离方式,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后两组血清IL-2较治疗前提高,IL-6、IL-10、TNF-α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高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临床研究显示此类患者的发病同血清炎性因子有很大关系。乙肝患者主要的炎性因子包括IL-6、IL-10与TNF-α,此类因子会介导机体炎症反应,降低IL-2免疫保护因子水平[3]。IL-6为T淋巴细胞活化生成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淋巴细胞前体组转为抗体细胞,在集落刺激因子协同配合下,加速骨髓源细胞生长及分化,使自然杀伤细胞裂解功能增强;IL-10,为多功能细胞因子,常参与细胞生长及分化中,在肿瘤、感染及造血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抑制Th1细胞克隆IL-2的合成,降低血清免疫能力;TNF-α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毒细胞作用强烈,且在炎症反应及败血症上也有关键作用。因此对乙肝肝硬化,采取科学方法降低IL-6、IL-10与TNF-α水平非常重要[4]。
恩替卡韦是鸟嘌呤类核苷类似物,可有效抑制乙肝多聚酶,且通过同乙肝多聚酶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抑制病毒多聚酶的所有乙肝多聚酶启动及基因组mRNA逆转录形成,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并降低对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伤,促进患者康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较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在治疗后的改善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显著;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在血清IL-6、IL-10与TNF-α指标上,观察组较治疗前的降低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在治疗后IL-2较治疗前的提高幅度上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显著,这提示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针对乙肝肝硬化,临床治疗中采取恩替卡韦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防治肝细胞坏死,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巍峰,王园园,李赢,等.安络化纤丸和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肝纤维化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4):89-90.
[2]潘泓多,任丽梅.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1).
[3]周威.虎驹乙型肝炎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6(20):89-95.
[4]肖玉柱.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41(5):205.
[5]梁建英,杜元平,张昌艳,等.硫普罗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07):164-1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