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多发性骨折患者实施急诊救治以及护理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为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共选取多发性骨折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急诊救治以及强化护理,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多发性骨折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急诊救治以及常规护理,为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救治时间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短,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多发性骨折患者开展急诊救治工作,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急诊救治时间。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急诊救治;护理措施;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杜延美.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急诊救治和护理措施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306,309.
0引言
多发性骨折是临床骨科疾病中病情较重的一种,多因意外事故引起,患者机体内多处骨折,病情复杂,风险较大,临床上需要及时予以急诊救治以及护理,改善患者预后[1-2]。我院因此针对多发性骨折的急诊救治以及护理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为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共选取多发性骨折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急诊救治以及强化护理,为观察组。男/女为27例/13例。年龄上下限为13岁、66岁,平均(41.21±0.21)岁。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多发性骨折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急诊救治以及常规护理,为参照组。男/女为28例和12例。年龄上下限为12岁、68岁,平均(42.08±0.16)岁。观察组、参照组的信息资料数据差异细微,统计处理显示P>0.05,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急诊救治,组织护理人员3人以上同时搬运入院患者,将患者头颈部、胸腰部以及脚腿部予以托起,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出血、创伤处,并制定救治内容。构建静脉通路,予以患者输液、输血,维持患者血容量。予以患者吸氧,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顺畅。对呼吸系统存在异物患者,需要及时取出异物,若异物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大,则考虑予以气管切开插管,防止患者呼吸障碍。开放性骨折患者予以加压止血,同时将相应出血部位抬高。止血后予以针对性救治,可应用加压钢板对骨折处予以固定,防止患者在搬运、移动过程中血管、神经、内脏等组织受损。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诊救治护理,患者入院时将其衣服松解,并调整体位,维持呼吸顺畅。密切观察患者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灯,协助患者开展止血、加压固定治疗等,防止患者伤情加重。依据伤情准备相关设备、药物以及血袋等,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
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依据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心理疏导,予以患者抚慰以及支持,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多发性骨折患者多因意外事件引起,事故发生时患者毫无准备,因此存在较大心理压力,且依据患者个体化差异,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社会环境以及文化修养等,其心理压力程度也不一样。同时,因多发性骨折的影响,患者过于担心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并告知患者伤情、治疗内容以及预后事项等,介绍成功案例,使患者心理负担得到降低。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急诊救治时间、院外急诊救治时间。
(2)依据患者救治情况评估治疗效果,患者骨折愈合且机体机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则计为痊愈;患者骨折基本愈合,机体机能基本正常,无并发症发生,则计为显效;患者骨折改善,并发症较少,则计为有效;患者病情改善不明显,则计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行SPSS 19.0,上传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运算,计数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2检验开展运算,计量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t检验开展运算,前者以率(%)为表述形式,后者以均数±标准差(±s)为表述形式,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急诊救治时间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短,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1。
2.2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2。
3讨论
多发性骨折病情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患者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发生休克[3-4]。
对于多发性骨折患者,临床上需要及时予以救治,在患者入院后予以固定、转送,并包扎患者伤口,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构建静脉通路,维持患者血容量,并予以抗感染治疗等。对于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救治,临床上通常过于重视救治工作的开展,而对护理工作缺乏关注,忽略患者因病情而引起的负面心理,加之护患交流不够,导致患者产生抗拒心理,依从性差,降低了治疗效果[5]。
我院对观察组开展急诊救治以及强化护理,结果得出,观察组的急诊救治时间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短,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参照组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观察组更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这是因为常规护理工作缺乏对患者心理方面的疏导,而我院依据患者个体特点开展针对性心理支持,并予以健康宣教,予以患者更多鼓励以及支持,提高了患者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于多发性骨折患者,临床上需要加强急诊救治以及护理干预的开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庞海燕.人性化急救护理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研究,2018,26(6):172-173.
[2]徐金萍.43例多发性骨折的急救和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5):3464.
[3]杨峰.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急诊救治与护理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6):60-62.
[4]李芳.多发性骨折患者急诊救治护理干预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85-286.
[5]高晖.多发性骨折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22):7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