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对比甘精胰岛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甘精胰岛素治疗),研究组40例(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
本文引用格式:赵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对比甘精胰岛素疗效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151+153.
0引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有所改变,肥胖人群的比重越来越高。有学者统计指出,糖尿病患者中,肥胖患者的比重约高于1/5,且肥胖患者会出现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可增加治疗难度[1]。本院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标准[2]: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女性腰围>85 cm,男性腰围≥90 cm,BMI值≥28 kg/m2的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会批准实施。排除标准[3]: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感染、创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0-62岁,平均(47.39±2.46)岁。病程4-7年,平均(4.49±0.35)年。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3-63岁,平均(47.44±2.41)岁。病程4-8年,平均(4.45±0.38)年。两组患者上述数据组间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研究组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保证空腹血糖低于6.0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8.0 mmol/L,其中甘精胰岛素(北京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52),起始剂量为0.2 IU/kg,于每晚患者睡前进行皮下注射,并根据患者的血糖值调整剂量,单次调整范围约2-4 U,直至达到目标血糖值;并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37),起始剂量为0.6 mg/d,进行皮下注射,并在治疗7 d后根据血糖值和患者的耐受性调整剂量,增加剂量至1.2 mg/d,最大剂量为1.8 mg/d。
1.3观察指标[4]。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FPG)。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作t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治疗前两组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BMI、HbAlc、FPG、2hFPG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内容见表1。
2.2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两组共80例患者中,无低血糖,不过患者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6例。其中上腹部不适2例,指导患者减少食量,持续1周左右;腹泻2例,持续3 d。恶心2例,持续2-3 d轻度恶心,患者尚可耐受,适当减少食量。
3讨论
据学者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率<11.5%,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佳[5]。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更难,可能是跟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同时胰岛素抵抗更加显著有关。有报道指出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均无法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且可能会使患者的体质量增加[6]。临床在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甘精胰岛素属于长效人类胰岛素类似物,其药理机制是模拟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且具有药效长,24 h均能够稳定的发挥降糖功效,避免多次使用胰岛素产生累加效应,也可避免短时间降糖集中效应,无低血糖风险等优点,但不能达到减重的目的[7]。利拉鲁肽属于长效人GLP-1类似物,降糖机制类似于格列美脲,通过对GLP-1受体的激动作用达到降糖目的,且可促进胰岛细胞增殖,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且可抑制患者的食欲,达到减重的目的[8-9]。
治疗后研究组BMI、HbAlc、FPG、2hFPG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可见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明显下降,且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体重。
综上所述,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谢菲,罗琳,阮凌燕,等.利拉鲁肽对比甘精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31-34.
[2]郭璐,姬晓苑,殷学礼,等.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9):817-818.
[3]郑焱,於松达.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2):251-253.
[4]施劭锋,陈根本,柯涓,等.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20):2770-2773.
[5]王育林,黄书翰.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9):144-145
[6]黄水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评估[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1):96-99.
[7]张琰,何煜.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599-1600.
[8]佚名.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20):2770-2773.
[9]孙宝莲,王爱华.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血糖及体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5):73-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