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采取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笔者依据双盲法将本院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n=29)采取一期确定性手术,控制组(n=29)骨科损伤控制,对比控制组与常规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结果控制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93.10%)高于常规组(72.41%),P<0.05,数据值之间显示统计计算意义。控制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Majeed评分、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对比常规组,P<0.05,数据值之间显示统计计算意义。结论将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展现显著作用。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骨科损伤控制;手术;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虎根.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95-96.
0引言
不稳定骨盆骨折属于常见且多发的一种骨折疾病,是因车祸、坠落等多种外力因素导致的,经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尿道、直肠,严重的可能导致发生盆腔内器官损伤,因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发生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并且因严重创伤导致发生失血性休克、大量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近年来创伤医疗技术的完善,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早期治疗,因此需要应用损伤控制,提升治疗效果[1,2]。本文对比且分析了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使用骨科损伤控制与一期确定性手术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计算项目目标即为58例来源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依据双盲法对样本进行分组处理,常规组包括29例患者,男性与女性之比是15:14,年龄取值上下限分别为57岁和21岁,中位年龄为(41.55±3.55)岁,交通事故伤患者有15例,挤压伤患者有8例,高处坠落伤患者有6例;控制组包括29例患者,男性与女性之比是14:15,年龄取值上下限分别为58岁和22岁,中位年龄为(42.51±3.24)岁,交通事故伤患者有16例,挤压伤患者有8例,高处坠落伤患者有5例。比对验证常规组与控制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涉及的数据信息,P>0.05,不存在统计学对比分析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一期确定性手术,等到稳定患者病情后开展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控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骨科损伤控制,医务人员首先对伴发有胸部、腹部、头部等严重创伤患者予以首先处理,针对伴发出血性休克及其感染患者开展抗休克与抗感染治疗,采取外固定及其牵引等方法对患者不稳定骨盆骨折位移情况进行控制,依据髂内动脉结扎、栓塞及其填塞止血等措施对盆腔出血进行控制,完成以上处理后将其送入至重症监护室,对于严重创伤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及时改善酸中毒现象,同时进行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生化指标、血常规及其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辅助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对其机体耐受能力进行评估,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在最佳手术时机进行手术。
1.3相关指标
观察及计算控制组与常规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临床判断标准:患者经治疗最大残留移位处于0至5.0 mm之间判定为优;患者经治疗最大残留移位处于6.0至10.0 mm之间判定为良;患者经治疗最大残留移位处于11.0至15.0 mm之间判定为可;患者经治疗最大残留移位处超过15.0 mm之间判定为差。
通过Majeed评分两组患者骨盆功能,其中包括30分的疼痛、10分的坐、36分站立、4分性生活、20分工作,总分记为100分,低于55分为差,55至69分为可,70至75分为良,超过85分为优。
1.4数据统计方法
本文计算中依据来源于计算机的SPSS 19.0版本软件验证5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涉及的所有临床数据,采取率(%)的形式表示控制组与常规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行2检验,选取(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控制组与常规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Majeed评分、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行t检验,P<0.05,数据值之间显示统计计算意义。
2结果
2.1控制组与常规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对比
控制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93.10%)与常规组数据指标(72.41%)对比,P<0.05,数据值之间显示统计计算意义,见表1。
2.2控制组与常规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Majeed评分、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对比
控制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Majeed评分、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对比常规组,P<0.05,数据值之间显示统计计算意义,见表2。
3讨论
骨盆骨折属于常见的情况,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一般是因交通事故伤或者严重外伤导致的,经常伴发多发伤或者严重并发症[3],不少患者因具有严重的病情容易发生盆腔脏器损伤,一些患者还容易发生出血量过多导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现象,此时需要开展有效治疗。针对不稳定骨盆骨折者,不可控出血即为临床治疗难度,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4,5]。临床治疗过程中如腹膜后出血容易导致血容量大量丢失,研究显示骨盆后方静脉丛发生破裂容易产生继发骨盆骨折腹膜后出血现象,此外,髂内或者髂外血管破裂导致不能对出血进行控制。大血管发生损伤容易促使发生快速大量失血现象,且具备不足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使远端动脉搏动逐渐消失,此时需要予以患者手术探查,且证实修复血管前需要开展近端夹闭处理,以便于对出血进行有效控制[6]。
本次数据计算显示,控制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Majeed评分、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对比常规组,P<0.05,数据值之间显示统计计算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骨科损伤控制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展现出优于一期确定性手术的临床效果[7,8]。
参考文献
[1]鞠盛涛.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25-26.
[2]邹祝艺.骨科损伤控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9,32(1):179-181.
[3]张乃.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脏器创伤的损伤控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4):3704-3705.
[4]唐光辉.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8,8(34):223.
[5]徐根琴.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8,5(43):17.
[6]田继暄.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9):4152-4153.
[7]周振辉.分析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3):52-52.
[8]梁和胜,邓德礼,罗程,等.骨科损伤控制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44-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