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3 14:38: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出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疗法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指标。结果治疗后2h、24h、48h内,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控制率分别为52.5%、80.0%、97.5%,对照组心律失常控制率分别为30.0%、57.5%、8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心功能对比:观察组的LVEF、FS、E/A值均高于对照组,且LVESD和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促进心律失常的控制,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律失常;美托洛尔

本文引用格式:周盼盼.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240,242.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概率高,胺碘酮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较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在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同时能避免心律失常的再次发生,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2]。近年来不少文献报道指出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降低心率,降低体循环血压和减弱心肌收缩力,从而缩小梗死面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的恶化[3]。本院对患者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汇报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出80例,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4-72岁,平均(66.9±4.3)岁;观察组8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51-73岁,平均(67.3±4.5)岁。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疗法和胺碘酮治疗,常规对症疗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胺碘酮用法:将300mg胺碘酮与50mL 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给予患者静脉推注,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观察15min,若心率改变不明显则追加胺碘酮注射液150mg。然后以静脉泵给患者泵入胺碘酮,6h内的泵入速率为1mg/min,心室率一旦达到目标范围则维持泵入2h后停药,改为口服胺碘酮片,每次服用2~3片,每日服用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次,每日服用2次,连续服药7~10d。

1.3观察指标

收集整理两组治疗后2h、24h、48h内的心律失常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的血流峰速比值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2/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心律失常控制率比较


见表1所示可知,治疗后2h、24h、48h内,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
 


2.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用药治疗期间,对照组40例患者中出现1例低血压,2例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7.5%;观察组40例患者中出现2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两组对比2=0.157,P=0.692>0.05。

2.3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FS、E/A均高于对照组,LVESD和LVEDD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心肌细胞生物电介质紊乱,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颤等,其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的病理、症状复杂多样,严重者可致死。胺碘酮是广谱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是唯一一种无逆频率依赖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的药物[4],在不同的频率下,其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增加有效不应期与动作电位时程的比值,起到满意的抗心律失常效果。另外胺碘酮还具有β阻滞作用,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因此其又适用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不少文献报道指出胺碘酮有效提高了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该药虽然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只要在正确用药和监测下能保证用药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后心律失常症状有明显的缓解,心功能有所改善。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能减缓心率,降低体循环血压和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缩小梗死面积,控制病情进展。该药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和选择性,见效快,能快速对心脏β1受体起到阻滞作用,降低心率,同时阻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于血压的调节作用,降低心率、左心室收缩压乘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状况,起到保护左心室脆弱血管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5]。将β受体阻滞剂与胺碘酮联合起来应用起到双重抗心律失常效果,抑制AngⅡ的生存,逆转血管和心肌壁增厚,起到改善心律失常症状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2h、24h、48h内的心律失常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说明联合用药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的缓解,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宇理,李妙男,陈耀,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6):721-723.
[2]韦迎娜,周祥群,王芳,等.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术后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18):2728-2729.
[3]吕萍,金光临,曾丽萍,等.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18,33(2):250-252.
[4]黎清华,邓行,罗海燕,等.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5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2):2408-2410.
[5]张全超,唐林军,陈旭华,等.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7,38(09):1741-17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