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安普贴在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8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使用安普贴贴于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皮肤,对照组普通敷贴贴于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皮肤。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延迟。结论安普贴在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中可以有效保护皮肤,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安普贴;静脉留置针
本文引用格式:吕艳.安普贴在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01.
0引言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浅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危重、躁动不安、老年患者及反复长期输液患者中,留置针起了重要作用[1]。通常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往往强调使用的时间,固定的是否牢固,如何预防或应对静脉炎症等问题,却忽略了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的皮肤问题,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的皮肤会出现潮红、瘙痒、湿疹、破溃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了留置针使用的时间,诱发了静脉炎,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为此笔者应用安普贴贴于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皮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58例,男96例、女62例,年龄68~92岁。其中肥胖30例、水肿30例、多脏器衰竭30例、极度消瘦8例、慢性消耗性疾病60例、可活动60例,活动障碍88例。使用患者保留时间1~15 d。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
1.2操作方法
使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经静脉按规范要求穿刺成功后给予固定。对照组普通敷贴贴于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皮肤,观察组使用安普贴贴于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皮肤。选用厚安普贴1片,撕开安普贴外包装,将其剪出3 cm×5 cm及2 cm×6 cm两条,分离塑料薄膜,将内层水胶黏性物贴于皮肤表面,先将3 cm×5 cm一条贴置于导管固定翼及针柄下的皮肤上,摆正固定翼后,上再贴紧2 cm×6 cm一条。并用手指按压安普贴周围,使其与周围皮肤牢固粘贴。若敷料外观从中间开始由淡黄色慢慢变为苍白色,渐渐波及周边,说明汗液较多,要及时更换敷料;因翻身、摩擦导致周边卷起,不粘连,也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采用由四周向中心分离的零度拆除法可轻松更换。
1.3评价方法
观察静脉留置针固定处皮肤不良反应(瘙痒、潮红、湿疹样小水泡、破溃)发生率及发生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和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比较:①留置时间。对照组(119.6±5.6)d,观察组(133.2±3.4)d,两组比较,t=43.08,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36例(瘙痒11例、潮红伴瘙痒17例、湿疹样小水泡8例),占31.0%;观察组5例(瘙痒2例、潮红伴瘙痒3例),占4.3%,两组比较,2=2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对照组29~83 d,平均51.2 d;观察组96~136 d,平均115.0 d。
3讨论
安普贴薄膜是由水胶物质和一层背衬组成,为半透明自黏性敷料。背衬可以直接阻断外界水和细菌接触创面,提供一个封闭、安全的愈合环境,降低感染发生率;内层的水胶物质可以维持一种湿性环境,从温度、湿度、pH值等方面为压疮提供最佳的愈合条件[2],合理应用能促进压疮愈合,而且外观透明,便于随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安普贴轻薄而柔软、舒适、弹性好,能随皮肤皱褶的活动而伸缩自如,不易拉断或脱落,患者无异物感,易于接受,不需要每天更换,操作简单、方便,既节约了时间,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3-4]。由于老年患者皮下脂肪萎缩、皮肤弹性差、表皮薄、松弛干燥,其对外界各种刺激的耐受性有所降低,从而易导致皮肤发生不同程度破损。我科老年患者因治疗原因需要长期使用静脉留置针,其固定翼处及针柄处的皮肤损害,在使用了安普贴之后有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房玲,王晖,宋威.安普贴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837-838.
[2]杨淑君,贺会杰.安普贴在留置针输注吉西他滨中的应用[C]//河南省静脉输液治疗规范化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议,2013.
[3]Gies H,Wetterich C.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two different kinds of indwelling needle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11,112(6):324-326.
[4]Jiang F,Bao Y,Lan C.Experimentation on the dwelling time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J].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2006,21(14):55-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