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例辅助通气(PAV)对撤机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参数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48例撤机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首先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带患者体征稳定后采取PAV辅助通气,依次设定辅助比例为20%、60%;以PAV辅助通气20%为基础,首先与BiPAP的通气参数进行对比,对比内容为气道峰压(PIP)、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吸气呼气周期(Ti/Ttotal)、吸气流速(VT/Ti);其次对比PAV不同比例辅助通气时的通气参数。结果PAV20%与PAV60%的通气参数进行对比,数据有差异,P<0.05;PAV20%与BiPAP的通气参数同样有差异,P<0.05。结论PAV不同比例可以有效降低PIP,且适宜的比例在60%左右。
关键词:比例辅助通气;撤机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通气参数
本文引用格式:杨元立,高婵.比例辅助通气对撤机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参数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159,169.
0引言
PAV是指呼吸机根据患者吸气大小成比例的提供压力支持,改善通气效果。近年来,有关PAV方面的报道较多,尤其在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时,可以有效缓解人机对抗,从而减少期间的药物应用。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对不同辅助比例的PAV进行对比,在观察患者通气参数后得出最佳的应用比例,为后续临床提供参考和帮助,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48例撤机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52~69岁,平均(61.5±2.17)岁。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此外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对此次研究造成影响,有自主呼吸能力,循环功能稳定。
1.2方法
采取BiPAP通气,参数设置为BiPAP(S),吸气相压力从0.588kPa起,每隔5s呼吸调整一次,调整辅助设置为0.196kPa,调整上限当VT达到8~10mL.kg-1时呼吸气相压力设置为0.392~0.589kPa,吸入氧浓度设置为35%。
采取PAV通气,采取脱逸法测定粘性阻力和弹性阻力,预设流速辅助和容量辅助水平,将辅助比例设置为100%,流速辅助和容量辅助均为0,在保持容量辅助不变的同时递增流速辅助,直到出现脱逸,此时的流速辅助相当于粘性阻力,即等于呼吸机预设的流速辅助值。同理。设置容量辅助,递增幅度为0.196kPa.L-1,脱逸时的容量辅助相当于弹性阻力,即等于呼吸机预设的容量辅助值。当确定流速辅助和容量辅助预设值后,再调整辅助比例,按照此次研究目的分别设为20%和60%。呼气相气压为0.392~0.589kPa,吸入氧浓度设置为35%。
1.3观察指标
以上患者先接受BiPAP进行辅助通气,观察患者各项体征,待符合研究标准后,保持呼气相压力不变,变为PAV辅助通气,分别调整为20%与60%,分别在通气30分钟后对患者通气参数进行统计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上述数据以SPSS 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若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AV20%与BiPAP对比
PAV20%与BiPAP的通气参数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1。
2.2PAV20%与PAV60%对比
PAV20%与PAV60%的通气参数对比有差异性,P<0.05,见表2。
3讨论
PAV的应用,可以使呼吸衰竭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充气程度,因为这种同情模式是由呼吸机按照患者吸气大小按比例提供呼吸压力辅助。在采取PAV时,呼吸机不会以特定的通气压力和容量为目标,如患者吸气降低,气道压力会随之减少,到一定限度时,呼吸机会停止送气,切换成呼气模式,在撤机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在此次研究中,首先对比PAV20%与BiPAP的通气参数,数据有差异,P<0.05;另外对比PAV20%与PAV60%的通气参数,数据同样显现出差异,P<0.05。具体分析为,PAV可以有效降低呼吸衰竭患者的自主呼吸做功,随着辅助压力水平的不断上升,患者的VT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做功减小。因为PAV是具有正反馈机制的辅助通气模式,在撤机阶段,可以有效辅助患者呼吸,根据患者呼吸努力,成比例地提供流速辅助和容量辅助,降低患者呼吸中枢驱动,保持较好的人机同步性,有助于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肌力恢复。
综上,相比于BiPAP,PAV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统签参数,帮助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近波,张丽红,朱金强,等.基于改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40-144.
[2]陈春芬,徐德祥.滴定呼气灵敏度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7,57(6):54-56.
[3]吕侯强,崔淑芬,谢轩,等.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0):17-19+23.
[4]陈喆,刘秋旻,颜卫峰.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时机选择[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3):36-38.
[5]严思,符之月,李翠.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撤机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2):96-99.
[6]孙颖新,杜春玲,周磊,等.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55-58.
[7]漆毅,姚檬娜,周畅.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7):110-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