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MRI和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的诊断效果评价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0 14:40: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评价 MRI、CT 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的诊断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将我院 2017 年 6月至 2018 年 6 月 100 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分为甲组、乙组。甲组接受 MRI 检查,乙组接受CT 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 甲组和乙组的脑梗死检出率分别为:94%、64%,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检查时间、发病 ~ 检查时间对比, 差异性均突出,P<0.05。两组颞叶、脑室旁、小脑检出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甲组额叶检出率、顶叶检出率、基底节区检出率、丘脑检出率,均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性均存在,P<0.05。结论 MRI 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可明确病灶的具体数量、大小,减少检查时间、发病 ~ 检查时间。同时,可提高脑梗死检出率。

关键词:MRI;CT;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席文 . MRI 和 CT 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的诊断效果评价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186,191.

0引言

多发性脑梗死,即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脑梗死的类型之一,一般多见于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MID 为诱发多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而 MID 的发生和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等有关 [1]。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等。主要表现: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尿失禁等。老年人群发生多发性脑梗死,会对其正常生活、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为此, 本次研究主要评价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接受 MRI 检查、 CT 检查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随机平行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100 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为 50 例。研究前,100 例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甲组男性、女性各 28 例、22 例;年龄收集范围60-88 岁,平均年龄为 (69.6±6.6) 岁。脑梗死发病机制中,高血压者、动脉硬化者、颅脑外伤者各 16 例、26 例、8 例。乙组男性、女性各 30例、20 例;年龄收集范围 60-88 岁,平均年龄为 (69.2±6.4) 岁。

脑梗死发病机制中,高血压者、动脉硬化者、颅脑外伤者各 18 例、25 例、7 例。两组临床相关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无明显的对比差异性,P>0.05。

1.2方法
两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全面检查,甲组在此之上接受 MRI 检查,选择飞利浦 1.5T 设备,扫描序列设置为轴位 T1WI、T2WI、FLAIR、弥散及矢状 T2WI。然后,结合MRI 扫描具体状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增强扫描。
乙组接受 CT 检查,采用飞利浦 128 排 CT 设备,基线为0ML,矩阵、层厚度分别为:512×512、5mm。同样需结合扫描情况,考虑是否应该实行增强扫描。

1.3观察指标
经 2 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两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扫描图像实行分析,认真记录脑梗死时间、位置等信息。
诊断标准:MRI 诊断标准:超急性期发病 6 小时以内,弥漫高信号,ADC 低信号,T1WIT2WI 及 FLAIR 为等信号,或稍长 T1 稍长 T2 及 FLAIR 为稍高信号。急性期 6h~24h,T1WI 和 T2WI 分别显示稍低信号、稍高信号,FLAIR 稍高信号, DWI 高信号。CT 诊断标准:能够观察到脑皮质、脑白质内,多发不同大小的低密度病灶,为扇形或不规则形。同时,基底节区、半卵中心,可显示圆形且边界比较模糊的低密度影。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临床相关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实行处理。计数资料、均数差、率,分别以 n、±、% 进行表示,利用 t 及 2 实行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对比显示为:P<0.05,说明差异性突出。

2结果

2.1两组脑梗死检出情况的对比
甲组脑梗死检出率 94%(47/50),明显高于乙组脑梗死检出率 64%(32/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 义,P<0.05,
2=13.5624。

2.2两组相关检查指标的对比
两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检查时间、发病 ~ 检查时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下表 1。
\

2.3两组不同脑梗死位置异常检出情况的对比
两组颞叶、脑室旁、小脑检出情况比较,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甲组额叶、顶叶、基底节区、丘脑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乙组,均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如表 2。
\

3讨 论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及时采用适宜的检查方法处理,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照,所以可很好的改善患者预后 [2]。一般情况下,脑梗死患者经典型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即可实行诊断。但是,不能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由此可见,实行影像学检查极其关键。CT、MRI,均属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两者各有利弊 [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脑梗死检出率、病灶数量、病灶大小、检查时间、发病 ~ 检查时间、额叶检出率、顶叶检出率、基底节区检出率、丘脑检出率方面比较,甲组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说明, MRI 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更高,可准确记录脑细胞核氢元素、脑细胞共振成像情况,进而能清晰的显示脑细胞活动状况 [4]。与此同时,MRI 可在早期明确脑梗死病灶,及时采取适宜的措施处理,以此减轻患者的损伤。针对不同梗死位置异常情况来讲,MRI 可检出梗死在 <8mm 微小病灶,进而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MRI 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可提高脑梗死检出率,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度,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赢取更多治疗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孔德元.MRI 与CT 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甘肃医药 ,2017,36(2):116-117.
[2]金志文 . 用 CT 与 MRI 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8):177-177.
[3]韦志强.MRI 与CT 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7,55(16):100-102.
[4]吴琼 , 武俊波 .MRI 与 CT 在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60):11811-11812.

《MRI 和 CT 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的诊断效果评价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20/2018122002411343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