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19 17:24: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肩周炎患者 72 例,观察组 36 例采用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随机设立对照组 36 例(采取针刺疗法),治疗前后分别进行 VAS 评分及关节活动度 (ROM) 评定。结果 经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后,患者肩部疼痛症状和功能活动受限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治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 ROM 评定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医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治疗;体外冲击波

本文引用格式:王欣 . 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6):155-156.

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with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on Peripheral-Shoulder
WANG Xin
(Xi’an Aerospace General Hospital, Xi’an Shaanxi)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with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on Peripheral Shoulder. Methods Collect 72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shoulder, thirty-six patients in therap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with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A control group with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acupuncture) was set up. VAS score and ROM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with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on Peripheral-Shoulder patients was very obvious. Patients feel less pain and even cured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 in the therapy group and 86% in the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Acupuncture with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has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 on Peripheral-Shoulder.
KEY WORDS: Peripheral-Shoulder; Acupuncture treatment;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0引言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 , 为临床常见、多发病, 其自然病程可为数月至数年,常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劳作。该病是因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劳损慢性炎症、关节内外粘连等引起,以肩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 [1]。近年来,体外冲击波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肌骨疼痛性疾病,临床上针灸配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周炎疗效确切 [2]。笔者通过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门诊收治的肩周炎患者 7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36 例。其中观察组男 16 例、女 20 例,年龄 39~62 岁,平均 50.4±5.1 岁,病程 1~15 月,平均 6.0±2.5 月;对照组男 14 例、女 22 例,年龄 41~63 岁,平均 50.6±4.8 岁,病程 1~13 月,平均 5.6±2.1 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 1。

\

1.2纳入标准
参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肩周炎诊断标准,所以患者均符合;中度以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4分以上 [3];通过多诊疗方案告知,接受针灸、冲击波治疗方案,并签署诊治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排除意识障碍患者、妊娠期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肾疾病患者、合并结核、肿瘤、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近 2 周内服用抗凝药物者、治疗局部皮肤有损害者、合并其它肩关节疾病患者、合并传染疾病患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取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阿是穴、曲池、阳陵泉、条口透承山。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 0.35×40mm~0.35×50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先选阳陵泉穴针刺进针 1.5 寸,捻转泻法的同时,患者配合活动肩关节。再取健侧条口透刺承山,同时患者配合活动肩关节。肩髃、臂臑、阿是穴直刺 1.5 寸,用捻转行针,使局部产生强烈的针感。肩贞、肩髎 , 多方向透刺,曲池直刺 1~1.5 寸, 务求针感自穴位起上下放散 [4],得气后行针 3~5 分钟,留针 30 分钟。每日治疗 1 次,7 次为 1 疗程,疗程期间休息 2 天,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1.1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操作方法:针灸治疗后,选取患者肩周肌紧张带、结节点、条索状物及最敏感的痛点,根据痛点周围软组织肥厚程度以及患者个体冲击时能耐受的程度,采用 MP50 型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德国 Storz Medical 公司生产)D20 中、高能探头,压力 1.8~2.6 bar、频率 8~12Hz,以耦合剂涂抹于治疗部位,冲击次数为 2000~2500 次。间隔 2 日治疗 1 次,每周治疗 3 次,6 次后评价疗效。

1.5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肩周炎疗效标准。治愈: 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有活动受限;无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 [5]。有效率 =( 痊愈 + 显效 + 好转 )/n×100%。

肩关节活动度(ROM)评定:患者取坐位,手臂自然下垂置于体侧,进行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活动,测量其关节最大活动度。

1.6统计处理
采用 SPSS 20.0 进行统计处理,数据 以(均数 ± 标准 差( ±s))的方式表示,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则应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则应用配对 t 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

2.2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评分比较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VAS 评 分 经 统 计 学 检 验 , t=0.584,p=0.561〉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 4.806,p=0.037<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组间比较: t=-2.934,p=0.028<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 3。

\

2.3两组治疗前后 ROM 评分比较
两组组内经配对 t 检验比较 , 观察组:前 屈 t=7.127, P<0.05,外 展 t=8.224,P<0.05, 内 旋 t=3.345,P<0.05, 对照 组:前屈 t=6.779,P<0.05, 外 展 t=7.929,P<0.05,内 旋t=2.971,P<0.05;两组组间经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 , 治疗前:前屈 t=0.398,P>0.05, 外展 t=-0.732,P>0.05, 内旋 t=0.576。 P>0.05, 治 疗 后:前 屈 t=-1.484,P>0.05, 外 展 t=-1.204, P>0.05, 内旋 t=-1.02,P>0.05,详见表 4。

\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患者发病主要是因气血不足、筋失所养,在外感寒湿、筋脉受压等影响下,肩关节出现明显的气血阻滞、粘连、关节僵硬等。因此,针灸特定穴位可疏风解表、散寒温阳、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疏血通气 [6]。现代研究发现,通过针刺可抑制痛觉神经疼痛信息的传递,抑制脊髓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从而减少或阻止疼痛冲动的神经传导,最终起到止痛、活血、温经、通络的功效。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冲击波可有效改善因外伤、慢性劳损、炎性病变或受寒等因素,造成的软组织或关节囊的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等引起的局部疼痛、活动障碍等。冲击波通过其物理效应和生物效应,可有效松解粘连组织,伸展挛缩,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能够明显抑制疼痛,从而快速消除疼痛症状,使肩关节功能得以改善。 Vahdatpour 等 [7] 研究显示,体外冲击波在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以及屈伸、内收、外旋活动度等方面的疗效显著,可使患者尽快恢复到日常活动,明显提高生活质量。Ioppolo 等 [8] 认为:冲击波针对肌腱病变和骨缺损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因此,将其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可以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松解粘连,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种治疗方法结合,内外兼修、标本同治,并且具有很强的镇痛效果,同时可有效巩固疗效。

笔者认为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可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症状,特别是止痛、改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等功能障碍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中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小、无明显并发症等特点,两种疗法结合值得在临床中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燕铁斌 . 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 [M]. 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 社 ,2015:375-376.
[2]王荣, 李钢, 李锡伟, 等. 体外冲击波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29):136.
[3]谭冠先 . 疼痛诊疗学 [M].2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9.
[4] 石学敏 . 针灸治疗学 [M]. 第 1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80-681.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0.
[6]毛振涛 . 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J]. 光明中医 ,2017,32(4):548-550.
[7]Vahdatpour B,Taheri P,Zade AX,et al.Efficacy of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in frozen shoulder[J].Int J Prev Med,2014,5(7):875-881.
[8]Ioppolo F,Rompe JD,Furia JP,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hock wave therapy(SWT)i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4,50(2):217-230.

《针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9/2018121905252982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