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估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切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我科采用保留旋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9-92岁,平均55.5岁。左侧8例,右侧4例。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在骨折线近端及远端分别作纵行及横行小切口,复位满意后于远端横行切口插入掌侧钢板,锁定螺钉依次固定。术后24 h进行掌指、指间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半年采用改良Mayo法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13.1月(9-24月)12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6周(5-8周)。腕关节功能评价:优6例,良4例,可2例。结论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切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创伤较传统手术方式小,有效减轻术后腕关节疼痛,较快恢复腕关节腕关节功能,减小钢板对屈肌腱的激惹,符合微创治疗理念,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微创;旋前方肌
本文引用格式:朱云宝,肖志宏,余本璐.保留旋前方肌掌侧微创切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26.
引言
桡骨远端骨折是全身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考虑到腕关节是全身活动频率高、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之一,治疗不当极易导致疼痛、僵硬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2]。对于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再移位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共识,其中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手术方式。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保留旋前方肌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笔者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我科采用此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2例临床资料,探讨采用微创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例12侧,男7例,女5例;年龄29-92岁,平均55.5岁。左侧8例,右侧4。摔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复合伤2例,就诊时间为伤后3h~7d。从入院到手术时间平均7d(2d~10d)。所有病例均采用臂丛麻醉。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于侧台,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上臂扎止血带。先取近端腕横纹平面2cm横行切口,在桡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进入,将屈肌腱向尺侧牵开,显露旋前方肌,骨膜剥离器潜行剥离旋前方肌,疏通骨远、近端形成骨-肌隧道,拉钩拉开显露骨折端,予以牵拉撬拨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取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自旋前方肌远端插入,钻孔拧入远排锁定螺钉。再于前臂下段掌侧作2cm纵行切口,拧入近端锁定螺钉,再次透视证实复位及内固定满意,生理盐水冲洗,依次缝合手术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2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50分钟,平均39分钟。12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1月(9-24月)。所有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2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6.5周(6周-12周)。腕关节功能采用改良Mayo法评价,包括握力、工作能力、活动度、疼痛,各25分,共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65-79分;差:低于65分。末次随访时最终评分为优8例,良4例,可2例。术后半年起每月进行功能评分[3]。本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平均分为85分。
3讨论
3.1保留旋前方肌微创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近年来旋前方肌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逐步受到临床的重视,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固定手术是临床新型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学者[3]认为旋前方肌对于旋前功能较为重要,其报道采用利多卡因麻痹旋前方肌后,其旋前力量降低21%。罗亚平等[4]认为,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尤其是前臂的旋前、旋后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术中因对骨折断端软组织的剥离较少,减少了对断端血运的破坏[5]。保留旋前方肌放置钢板,不破坏其原有解剖形态,对于术后恢复前臂旋前及腕关节的功能十分重要。且保留旋前方肌,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肿胀程度[6],有关学者[7]
研究术后6周内保留旋前方肌在降低腕关节疼痛,恢复前臂功能、握力及腕关节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其可能原因可能是保留旋前方肌由于未明显破坏该肌肉,在保护屈肌腱及旋前功能方面能够早期的发挥作用。旋前方肌覆盖于钢板的表面,能够减少屈肌腱、正中神经受到钢板摩擦的影响,减少掌侧入路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减少术后旋前方肌的恢复时间,有利于术后减轻患者疼痛感及尽早开始功能锻炼,这不仅仅符合目前微创治疗理念,而且及时恢复腕关节及前臂的功能。
3.2保留旋前方肌微创治疗的局限性
旋前方肌未完全切开给骨折的复位增加了难度,手术时间会相应延长,需多枚克氏针辅助复位固定或背侧小切口辅助复位方可操作[8]。与传统的切开旋前方肌术式相比,对于部分高能量损伤的复杂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即AO分型C2、C3型骨折,以及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旋前方肌损伤的类型,因本术式视野有限,不能很好的暴露关节面骨折块进行复位,影响骨折的解剖复位和旋前方肌的修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是有效的治疗方式,而且操作便捷,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减小手术创伤,符合目前流行的微创治疗理念,更有效避免了该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有利于患者术后腕关节及前臂功能的恢复,针对简单桡骨远端骨折及移位不严重的桡骨远端粉碎远端骨折临床上可选择该方法来治疗。
参考文献
[1]Hanel DP,Jones MD,Trumble TE.Wrist fractures[J].Orthop Clin Noa-hAm,2002,33(1):35.
[2]陶其杰,潘浩.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05):78-82.
[3]Mark O.McConkey,Timothy D.Schwab,Andrew Travlos,Thomas R.Oxland,Thomas Goetz.Quantification of Pronator Quadratus Contribution to Isometric Pronation Torque of the Forearm[J].Journal of Hand Surgery,2009,34(9).
[4]罗亚平,常小波,王勤业,等.锁定钢板结合尺骨茎突单螺钉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伴尺骨茎突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7,33(4):314-315.
[5]Swigart CR,Baden MA,Bruegel VL,et al.Assessment of pronator quadratus repair integrity following volarplate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 prospective clinical cohort study[J].J Hand Surg Am,2012,3:91868-1873.
[6]王明辉,陆耀刚,夏胜利,等.掌侧入路经旋前方肌下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4):248-249.
[7]樊健,蒋波,陈凯,等.比较不切开与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10):902-904.
[8]闵捷,郭雅娣,廖晓辉,等.保留旋前方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5):376-3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