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与对照组,先分析脑梗死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情况,再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0例发生VAP,其发生率为30.00%,共检出47株病原菌,包括28株革兰阴性杆菌、15例革兰阳性球菌、4株真菌。在单因素分析中,VAP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机械通气时间等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上对比,P>0.05,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利用Logistics线性回归开展多因素分析,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机械通气时间是导致脑梗死患者VAP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由于误吸、年龄、肺部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VAP,其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关键词:脑梗死;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病原学
本文引用格式:陈晓蛟,武良权,张秀伟.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27-128.
0引言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情凶险,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而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患者易并发VAP,一旦脑梗死患者发生VAP,往往会加重其病情,导致患者致死风险增高[1],故临床上需对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VAP予以积极预防。本研究主要是针对的100例脑梗死机械通气治疗患者(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开展回顾性研究,对VAP发生的病原学特征与危险因素加以分析,从而向临床预防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发生VAP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其临床资料保存完整,年龄为45~81岁,年龄≥60岁者有54例,年龄<60岁者有46例;性别分布有男59例、女41例;有31例合并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42例;误吸10例;机械通气时间≥3d者有39例,机械通气时间<3 d者有61例。
1.2方法
根据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与对照组,先分析脑梗死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情况,再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其分析指标有年龄(≥60岁或<60岁)、性别(男或女)、肺部基础疾病(有或无)、侵入性操作(有或无)、误吸(有或无)、机械通气时间(≥3 d或<3 d)。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表格整理、汇总、统计相关数据,以SPSS 19.0软件加以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计数资料均行2检验,当P<0.05时,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将P<0.05的变量选出来,放到Logistics线性回归多因素分析模型里加以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脑梗死患者VAP的病原学特点分析
1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0例发生VAP,其发生率为30.00%,其余70例患者未发生VAP;共检出47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杆菌28株(59.57%)、革兰阳性球菌15例(31.91%)、真菌4株(85.1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有9株鲍曼不动杆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有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真菌有2株荚膜组织胞浆菌、1株粗球孢子菌、1株皮炎芽生菌。
2.2单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中,VAP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机械通气时间等进行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上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
2.3Logistics线性回归多因素分析
把表1中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即P<0.05的变量放到Logistics线性回归多因素分析模型里进行分析,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是脑梗死患者发生VAP的高危因素,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较常见,主要是由于颈动脉管腔内发生粥样动脉硬化病变,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脑组织血流灌注减少,易引发脑部缺血反应,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2]。而由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凶险,其脑内缺血反应易引发低氧血症,需给予辅助吸氧治疗,即机械通气治疗,而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易受到病原菌入侵而引起VAP,发生VAP后,患者病情变重,对其性命构成了极大威胁,所以,实践中应积极预防脑梗死患者的VAP予以积极预防[3]。
明确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的VAP危险因素是预防VAP的关键和重要前提条件[7],本研究针对100例脑梗死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利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s线性回归多因素分析之后发现,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机械通气时间是导致脑梗死患者VAP的危险因素,说明脑梗死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发生VAP主要是与年龄、肺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误吸、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有关,其中,年龄越大的患者其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受到病原菌入侵而致肺部感染;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其肺功能较弱,易发生肺部感染;侵入性操作、误吸往往会增加患者口咽部黏膜损伤,导致其细菌繁殖增多,为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开放了通道;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易导致患者上呼吸道对病原菌的防御屏障作用减弱,其气道湿化不足,纤毛清除能力减弱,导致其气道内分泌物较多,加上患者呼吸机连接时间过长,病原菌易经呼吸机冷凝水循环的方式进入至呼吸道内,引起肺部感染[4]。
本研究还发现,100例脑梗死患者的VAP发生率为30.00%,共检出47株病原菌,包括28株革兰阴性杆菌、15例革兰阳性球菌、4株真菌,说明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VAP主要是由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入侵所致,临床上应加强其病原学监测。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由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肺部基础疾病、误吸、侵入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VAP,其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参考文献
[1]侯鹏国.重症脑梗死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3):27-29.
[2]罗小娜,冯丽君,陈江波,等.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0):1076-1078.
[3]李丹.口腔护理对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4):27-28.
[4]周凯,刘济滔,胡沥,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3):114-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