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体质辨识分析当代大学生亚健康睡眠障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31 09:22: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当代大学生自觉亚健康睡眠障碍的体质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给予理论和数据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以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量表为实验组,对98名亚健康睡眠障碍大学生进行调查。同时同地选择100名无亚健康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8例实验组中占前三位的体质分别是:气郁质28例(28.57%)、平和质23例(23.47%)以及湿热质19例(19.39%)。各体质分类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其中偏颇体质:气郁质和湿热质两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郁、痰湿体质可能为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睡眠障碍的体质因素,同时不健康的睡眠习惯也是导致平和体质的大学生出现睡眠障碍现象的原因之一,通过体质辨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自我调节情志、饮食、生活方式等,以此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睡眠障碍现状。

关键词:睡眠障碍;体质辨识;气郁质;平和质;湿热质

本文引用格式:邓婷涵,罗燕.基于体质辨识分析当代大学生亚健康睡眠障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18-119.

Analysis of Sub-healthy Sleeping Disorde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Physique Identification

DENG Ting-han,LUO Ya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lf-conscious sub-healthy sleep disorders i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data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 In the form of network questionnaire,98 college students with sub-health sleep disorders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physical quality sca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ut forward by Professor Wang Qi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100 college students without sub-healthy sleep disorders were selected as healthy control group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 The top three physiques in the 98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qi depression in 28 cases(28.57%),moderate quality in 23 cases(23.47%)and dampness and heat in 19 cases(19.39%).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each physique classification(P<0.02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qi depression quality and damp-heat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Qi depression and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may be the physical factors of sub-healthy sleep disorders in college students,and unhealthy sleep habits are also one of the causes of sleep disorders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peaceful physique.Physical identification can better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elf-regulate emotion,diet,lifestyle and so on,so a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health sleep disorder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Insomnia;Constitution identification;Qi depression;Calmness;Damp-heat quality

0引言

睡眠障碍在中医学专业中亦称作不寐,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长期反复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其主要表现为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包括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质量的不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长期的睡眠障碍甚至将导致恶性意外的发生[1]。当今大学生在社会压力和学业压力等因素的长期影响下,会出现亚健康睡眠障碍的现象。睡眠占据了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人体的“中枢调节器”,又是评价人体健康水平的指标[2]。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健康人群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3.4%。睡眠障碍已成为亚健康乃至其他疾病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3],在我国成年人中睡眠障碍发生率达到38.2%[4],而WHO在2002年进行的全球睡眠流行病学调查中,在中国选取了10000名受试者其结果显示有43%的国人具有相关睡眠问题。

\

 
对于睡眠障碍病因病机早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就提到,例如“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胃不和则卧不安”等等因素相关。本研究旨在针对自觉具有亚健康睡眠障碍的人群进行体质辨识,从体质方面入手,探究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王琦教授团队在研究大量体质辨识的样本后认为中医体质量表性能良好[6],并且将各种偏颇体质认为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内在依据[7],因此通过体质辨识能够干预亚健康睡眠障碍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某大学98例自觉有亚健康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体质辨识和分类,并与100例无自觉亚健康睡眠障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大学生亚健康睡眠障碍的体质特点,为制定相关有效可实施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和数据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28日期间在某大学自觉有亚健康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共纳入9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71例,年龄18岁-22岁;健康对照组:在同时同地点选取100例无自觉亚健康睡眠障碍的大学生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70例,年龄18岁-22岁。重要论述,同时《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因人施养”思想皆

1.2纳入标准[8]

是通过体质辨识来干预疾病发生发展[5]。后世医家普遍认为,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与情志、饮食、劳逸结合、周围环境、病后养复实验组受试者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有关亚健康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拟定,亚健康睡眠障碍是指: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等以睡眠异常为主症,出现睡眠障碍的现象保持一周三天,连续三周以上,继而引发一系列的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的人群,通过现代的仪器或方法检测未发现阳性指标或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一种“亚健康状态”。

实验组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亚健康睡眠障碍诊断标准者。健康对照组纳入标准:无上述亚健康睡眠障碍症状者。

实验组排除标准:①有器质性病变或已诊断为失眠症的患者;②正在服用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③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健康对照组排除标准:①有其他任何确诊疾病患者;②正在服用药物或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

1.3统计学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体质分类评定量表选用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调查问卷”[9],以同学自我完成问卷的方式得到受试者体质辨识结果,将调查问卷所得信息输入Excel表格,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两组体质辨识分布情况,见表1。实验组中以气郁质(28.57%)、平和质(23.47%)、湿热质(19.39%)的构成比为前三位,以上数据可以说明两点:①在本研究调查范围内,偏颇体质中青年大学生以气郁质和湿热质人群有亚健康睡眠障碍为多,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两者的构成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②由于调查范围主要以18岁-22岁的青年人为主,因而调查结果中平和质人群较多,说明青年人正气未虚,身体尚强壮,或者仅为睡眠习惯较差导致无法正常入睡。


\

\


3讨论

中医体质学说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核心,探求在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下各种体质的差异,从而基于中医体质学给予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并以此分析患者未来身体状态的变化方向,《内经》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而体质辨识正是“治未病”的抓手,为其提供评估体系、干预方法及工具[10]。而本研究所探求的亚健康睡眠障碍正是“治未病”的内容之一,即在未成“失眠”的情况下,用体质辨识这一抓手提前干预,防止真正的“失眠”发展,可谓为“悬崖勒马”。

睡眠与精神活动有关,由心神控制,心主神明,故寐须心神安宁;同时阴阳规律地运动不失常,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寤寐的基础,睡眠是人体阴阳之气自然而规律运动的结果,体内阳气由动转静时人体就应该进入入睡状态,由静转动则为醒寐状态。

[11]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睡眠障碍的病因为“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症。”在本研究中,由于调查对象均为青年大学生群体,有虚症者偏少,实证者居多,因此在偏颇体质中占前三位为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中医学认为睡眠障碍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为阳盛不得入于阴,主要病位在心、肝和脾。

可以见得一方面当今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大,生活环境复杂,因此焦虑郁闷的情绪普遍存在[12]。由于长期的压力和负担,导致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郁而化热,最终导致肝火扰心,影响睡眠。体质为气郁质的人群易气机郁结不畅,更加影响肝的疏泄、气机的运转,从而比常人更加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现象。另一方面,大多数青年人喜食辛辣甜腻寒凉之物,不注意顾护脾胃[13],饮食失节,脾胃受损,长此以往影响脾脏正常运化功能,导致生痰生湿,阻遏气机,痰湿长期郁结而化热,便会出现痰热扰心,进而影响正常的睡眠功能,体质为湿热质和痰湿质的人群同气相求[14],因此更加容易生痰生湿导致睡眠障碍。

同时还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自觉有亚健康睡眠障碍的体质分类中,平和质占到了23.47%,分析其原因有二:一为平和质并不代表身体无任何异样或非亚健康状态,若环境不适或生活习惯不佳同样会从平和质体质转变为其他偏颇体质或者正在变化之中;二是据陈锦远等人研究发现将近三成的大学生每天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15],以及各种日常或学业事务导致熬夜现象严重,出现“想睡不能睡”或“想睡不愿睡”的现象,没有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长此以往便无法在正常入眠时间入睡,形成睡眠障碍。

4结论

根据体质辨识,通过饮食、起居、锻炼等日常各个方面的防护使得形神共养、阴阳协调、脏腑调和、经络通畅最终达到身体的全面平衡。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这一“抓手”,提前从体质出发,更好为出现亚健康睡眠障碍现象的大学生人群提供更加辩证化、个体化、及时化的指导与帮助,真正体现“治未病”思想,响应国家促进大健康的方针,走在疾病之前,以养为主,以治为辅,切实解决相关人群实际问题,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忠新,张照环.应给予睡眠更多的关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8):513-515.
[2]Edward B.Sleep and society:an epidemiological perspective[J].Sleep Medicine,2009,10:S3-S6.
[3]谢雁鸣,刘保延,朴海垠,等.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的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7):612-616.
[4]李梅.中医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51-52.
[5]王琦,李英帅,刘铜华.《黄帝内经》的体质养生思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0):2199-2202.
[6]马晓峰,王琦.论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
[7]朱燕波,王琦,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性能的初步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5-17.
[8]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9]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10]王琦.中医体质辨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2):1-4.
[11]张娅,黄俊山,吴松鹰,等.基于中医阴阳寤寐学说的原发性睡眠障碍阴证/阳证临床辨识系统初探[J].中医杂志,2016,57(20).
[12]董兴鲁,文玉敏,曲淼.大学生焦虑障碍与中医体质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临床,2014(5):55-57.
[13]徐强,尹立智,吴美玉.成都地区外感疾病中湿热因素分析与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70-71.
[14]魏绍斌,黄玲,王烨,等.四川湿热气候与妇科疾病证治特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15]陈锦远,翟玥,刘泽豫,等.大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现状及其与慢性头痛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8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