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原因及治疗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9 16:57: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指的是患者在治疗一年之后出现的以抑郁症状为主的一种病态,抑郁症状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自杀的想法。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抗精神病药物的毒副作用、精神分裂症本身存在的抑郁症状以及患者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等,患者会出现消极厌世甚至自杀离世的想法。当前,针对临床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情况,绝大多数采用综合性治疗的方式,其中包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抑郁症治疗、心理干预等。本文主要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原因、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式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抑郁;药物治疗;心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高伟财,韩霞.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原因及治疗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33+335.

0引言

通常而言,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经过一年治疗之后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存在少部分的精神症状,并且抑郁症状会比较明显,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几率为20%-70%。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状的一种,由于其是产生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初期、急性期和恢复期,有可能还存在于精神分裂的整个发病期。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抑郁症状一般都能随着精神分裂症的恢复而显现出来[1-2]。因此又叫做精神分裂后抑郁,并且把这种症状归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本文针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原因、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进行了如下阐述。

\

 
1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1.1抗精神病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传统的抗精神分裂药物进行治疗更容易引发抑郁。抗精神分裂药物可以阻断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DA),使得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控制情感、思维以及内分泌的功能受到限制,继而引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与抗精神分裂药物引发的身体不适呈正相关关系。

1.2精神分裂症本身存在的抑郁症状。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妄想症本身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当患者自责妄想、疑病想法产生时,患者会觉得自己如同废人一般,进而产生抑郁症状,当患者对治疗和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后,抑郁症状会加重;当患者被讥讽嘲笑、出现评论性幻听时,也极易产生抑郁的状态。相关研究发现,当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得到缓解时,其抑郁情绪也会得到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是引发抑郁的主要原因;患者的幻听越严重,其抑郁症状就会越显著。

1.3无法承受的心里压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愈后会感到自己的前途迷茫,而且还害怕受到社会的区别对待以及家人的轻视,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很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精神分裂症一旦引发抑郁就很容易反反复复,失去工作、病情反复、自杀未遂等很容易加重精神分类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功能变弱、工作能力下降、集体活动减少以及精力不集中等,也会引发患者抑郁[3]。

2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临床表现

2.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的抑郁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低落、情绪不高、因一些小事都悲观落泪,缺乏快乐,消极自卑,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抑郁严重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少食甚至绝食,甚至还会自残或自杀,自暴自弃。一些患者还会伴有焦虑,严重失眠、食欲不振以及动作迟缓等症状。

2.2抑郁症状产生的时间。①精神分裂症初期,在此时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引发抑郁的几率为50%-75%,经常会出现严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等症状,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不会积极配合治疗[4]。之后,患者还会产生情感冷漠、被控制感、妄想等典型症状,这个时期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会掩盖抑郁症状,通过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以后,其症状会有所好转,但是病情还未全部控制住,抑郁症状会逐渐表现出来。②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在这个时期,引发抑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几乎占了全部患者的16.3%,这个时期的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有所恢复,但是抑郁症状却加重了,其抑郁状态会维持两个星期以上,重度抑郁的患者症状会终身无法治愈。患者经常会感到焦虑、严重失眠并且集体活动减少。③存在于精神分裂症的整个发病过程。一些患者的抑郁症状只是暂时的,抑郁症状出现的时间也没有清楚的界限,抑郁症状会存在于精神分裂症状的整个发病过程,患者会产生显著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

3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抑郁的治疗措施

3.1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干预、电休克治疗、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修复、家人配合治疗、精神动力学等。精神分类症患者通常会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弱、人际关系差、自残自杀等,经过全面的心理干预,可以改正患者错误的认知,形成正常的言语行为,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抑郁症状[5]。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修复等治疗效果很好,对自杀欲望强烈或存在潜在自杀想法的患者采用电休克治疗的方法,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状,效果显著。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痛苦、无创伤的健康疗法,磁信号在穿透患者的颅骨刺激大脑神经的过程中不会衰减,是一种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性治疗方式,采用这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的抑郁疗效显著并且无毒副作用。

3.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当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通常都会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抗精神分裂药物类型和剂量,科学调整治疗方式能够针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后引发的抑郁实施有效治疗。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一些传统的抗精神分裂药物很容易引发患者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从而产生抑郁症状。在患者的恢复期内,其精神分裂症状基本得到好转,但是抑郁症状却显著加重,这个时候可以使用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等新型的抗精神分裂药物,或使用一些无显著镇静作用的新型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6-7]。与此同时,还能联合使用舍曲林、西太普兰的等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剂量较大的抗精神分裂药物能够加重抑郁,所以,在患者的抑郁症状出现好转时,可以合理地减少药物剂量,用维持剂量对患者进行巩固治疗。

3.3抗抑郁药物治疗。当前,临床上疗效显著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等。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引发的抑郁,旨在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以及阴性症状等。然而,相关研究表明,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引发的抑郁症状采用全面的心理干预进行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抗抑郁药物能够加重一部分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所以,在临床上,应该警惕及时对患者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估[8-11]。专家建议,应该首选新型抗精神分裂药物足量足疗程进行治疗,防止抑郁症状的加重,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得不到好转,可以联合抑郁剂或心境稳定剂进行施治,通常可以得到较为显著的疗效。采用新型抗抑郁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引发的抑郁,其疗效比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更具优势。

\

 
参考文献

[1]吕小平,邵婷.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原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内科,2019,14(01):62-64.
[2]占建雄.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4):192-193.
[3]闫玲玲.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2):145-146.
[4]刘斯倩,马文有,张素娟,等.鼓圈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5):665-668.
[5]张天清,徐英妹,徐文耀,等.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的联合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3):160-162.
[6]周涵辉,陈曲亮,胡晓虹.西酞普兰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3):8-9.
[7]皮玥玥.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4):34-36.
[8]卢振胜,陈忠.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疗效观察[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6):460-461.
[9]邓方渝.米氮平联合归脾丸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21):1623-1624.
[10]龚志伟.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效果与优越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1):9988-9989.
[11]吴时可.认知心理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55-2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7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