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9 15:09: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抽取89例心脏骤停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治疗组开展急救护理程序。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等,治疗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急救护理程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生命支持,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生命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的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干预;急救护理程序

本文引用格式:唐琴,胥丽.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275-276.

0引言

心脏骤停主要是因为创伤、突发性心血管疾病造成,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病人会产生缺血缺氧,严重时损害生命健康[1]。临床上对心跳、心脏骤停常用的治疗措施是心肺复苏、输液、实用性非常强的抢救方法,可以明显减轻病人的病情,所以规范标准化护理,可以加强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配合,明显增强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率[2]。为了减轻病人的病情,改善生活质量,该报告中,对于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流程的方法,获得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情况


抽取急诊科室在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89例心脏骤停病人给予探讨,包括45例男性,女性44例,年龄40~75岁,平均59岁。对每位病人进行急诊心肺复苏治疗,均满足心脏骤停的诊断,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n=44)采取传统护理干预,治疗组(n=45)开展急救护理程序。通过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常规信息,差异较小,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的抢救方法,治疗组采取急救护理程序治疗,按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3]及时落实,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2.1成立急救护理小组

成员包括1名高年资护士、1名治疗护士、1名年轻护士,合理分配任务,加强合作。

1.2.2抢救方法

必须争分夺秒,在10 s内快速对病人给予评价与判断,及时开展心肺复苏,尝试拳击复律,如果没有心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按压胸骨中下部,按压频率≥100次/min,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尽早对室颤病人除颤,注意只需1次电击,然后做5组CPR,观察心律。迅速清除病人口腔、鼻分泌物,建立人工通气道,保持气道顺畅,建立超过2条静脉通道,选择颈外静脉、肘静脉等位置,保持用药通道通畅,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由于肢体远端的血流较慢,无法及时让药物发挥疗效。对无法建立静脉通道的,可气管内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复苏药物。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恢复自主心律、瞳孔由大变小、脸色红润、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等表现后,说明肺复苏成功,可送到重症监护病房开展治疗及护理。

1.2.3复苏后的护理

大脑对缺氧的忍受时间很短,仅有4~6 min,如果心跳恢复,须尽早进行头部降温,减少脑组织代谢率和耗氧量,实施脑复苏[5]。可在脑部戴冰帽或把冰袋放于颈部、腹股沟,保持头部温度在28~30℃,肛温30~32℃为宜。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改变,加强耳廓以及枕部的保护,防止被冻伤。或进行氯丙嗪、激素等药物治疗,或采取高压氧治疗,减轻急性脑水肿,有利于皮层功能恢复。护理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有效避免肺部感染。加强心电监护,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呼吸频率、意识的变化。观察尿量的变化,做好液体24 h出入量的记录。如果尿量<30 mL/h,考虑急性肾功能衰竭。做好口腔护理干预,指导病人每日采取生理盐水漱口2次,有效地避免口腔感染。引导病人按时翻身,有效防止褥疮。做好各种管道的管理,避免继发感染。做好用药引导,认真做好用药记录,坚持落实核查制度。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加强安全防护。对疑有颈椎受伤病人,可及时实施就地抢救,防止损伤脊髓[6]。

1.3结果判断

对比两组基本生命支持5 min内完成率以及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标准:①可触到大动脉搏动;②收缩压大于60 mmHg;③皮肤色泽变红润;④瞳孔缩小;⑤自主呼吸[7]。

1.4统计处理

选择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
 


3讨论

快速对疾病给予评价,进行急救是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措施。心跳暂停后4~6 min进行CPR,复苏开始越快复苏成功率越大[8]。制定同时采取急救护理程序,能够让进行抢救的护士明确工作任务,冷静处理病情,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争取足够的时间。本研究结果说明:对照组的基本生命支持5 min内完成率为50.0%,具体是由于紧急气管内插管必须依靠麻醉医生操作,等待时间久,延续抢救时间,制定急救护理程序,我们对急诊医护人员加强气管插管技术操作训练,要求每位急诊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能,为病人进行持续性有效的“心肺复苏”。然而实际急救工作中,由于分工不科学,职责不明确,步骤混乱,对于危急且复杂的现场,往往是处于一种忙乱状态,工作效率低。我科在制定并应用心肺复苏程序之后,每位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均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保证工作流畅。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赢得了充足的时间。相对比传统护理干预,抢救成功率获得明显提高。主要是因为合理的人员配置、可行性的流程化抢救程序以及心肺复苏程序的实施,可以综合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并且还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能力以及素质。护理人员的急救措施由被动变为主动,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治疗突发事件有条不紊。快速而有效的抢救为危重病人赢得了生的更大希望。治疗组病人均由急救人员进行紧急气管内插管,使基本生命支持5 min内完成率达到了95.6%。与对照组相比,基本生命支持5 min内完成率和抢救成功率获得明显的提高,治疗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这主要得益于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可行性的流程化急救护理程序,说明了对于心脏骤停病人开展心肺复苏时,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可以发挥显著的作用。急救护理程序,在于护士的冷静及时处理,以及同事的合作。因此,不但要增强急救技能,还需要重视医务人员的相互配合。

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在全面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急救护理中,做到第一时间内快速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快速而得力的抢救为危重病人赢得了生的更大希望。总的来说,急救护理程序将各项急救技术给予优化整合,明确急救人员分工职责与协调配合,使临床急救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形成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缩短急救的时间,提高了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心脏功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适合临床的大力推广与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艳平.优化护理流程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可行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3(12):217-218.
[2]林艳.99例心肺复苏病人的急救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8,11(9):210-211.
[3]黄璇.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12(9):782-783.
[4]李玉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7,5(14):79-80.
[5]张慧,安静洁.多元护理急救训练在早期心肺脑复苏中的临床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8(12):202-203.
[6]曲凌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3(18):162.
[7]麦少玲.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探讨[J].转化医学,2018,28(2):448-449.
[8]张忆.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4):737-7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7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