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十分注重院前急救工作的规范性开展。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加强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管理工作,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水平。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以保证危重症患者治疗为目的,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效性。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深入了解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对策,可以更好地建设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关键词: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孙新华.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288,290.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急救医疗的需求持续增长。促使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急救中心所开展的急救医疗服务可以满足人们需求。急救中心在接到急救报警电话后,急救车辆及医务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对患者展开急救工作,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可以反应一个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1]。需要注重急救中心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提升急救医疗服务质量。1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培训有待加强
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急救中心医务人员过硬的业务技能是必备的条件,其可以更好地完成急救工作。在急救中心及分站体系建设中,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在医务人员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手段匮乏等问题,影响着急救中心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由于人们对于急救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承担着繁杂的工作,工作负荷较高,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导致急救中心医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人员流失率较高。且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招聘困难,无法满足人们的急救需求。在急救服务团队中,担架人员的数量尤为缺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急救中心出车时仅有一个专业的担架员随车出诊,导致患者的搬运工作无法高效地完成。也就是说急救中心急救队伍人员不足,无法高效完成急救任务,为了提升急救医疗服务质量,需要加强急救中心急救队伍建设[2]。
1.2政府投入资金不足
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注重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政府对于对市属及非市属急救站的支持力度是不同的,补助差异导致部分急救机构承担部分费用。另外,急救中心并未设置急救出车补贴,严重地影响着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为了提升急救中心服务保障能力,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促使急救中心的急救工作高效开展。
1.3急救车辆硬件设备有待完善
急救车辆是急救中心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有序开展的载体,在提高急救医疗服务质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急救中心中,急救车辆服役时间较长,经常出现故障,影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急救中心救护车辆虽然没有达到车辆报废的年限,但是由于经常使用的原因,其所行驶里程较多,难以正常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急救中心救护车辆状况较差,更新速度较为缓慢,已经不能满足急救中心的日常急救工作,因此需要注重急救中心救护车辆保养与维护,延长救护车辆的使用时间,保证急救工作顺利开展。在出诊的救护车上,车载的急救设备较少,仅能够满足于一般的急救工作需求,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时,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突发事件的需求[3]。
1.4医患沟通不到位
在医务人员救治患者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相对不足,未规范告知患者病情情况,部分的医务人员知识程序化的将急救任务完成,忽视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内心的感受,也没有将人文关怀理念落实,使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医务人员的急救态度不满意。由于急救时情况较为紧急,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十分焦急,亟需医务人员为患者及患者家属排除不良情绪。但是事实上,医务人员的重点在急救任务上,忽视了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并未注意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使得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不高。
2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策略
2.1加强急救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改变培训形式、丰富培训项目,打破单一的培训模式,制定灵活的考核方法,实现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制定科学合理地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的连续性,落实培训的作用,培养更加专业地急救队伍,提升急救医疗服务水平。另外,还要提高急救中心医疗人员的福利待遇,稳定医务人员,或者为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构建良好的晋升机制,为医务人员的专业发展提供空间,不断充实急救中心急救队伍,且进一步提升急救中心急救医疗服务水平[4]。
2.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经费的支持,政府部门要充分地认识到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逐渐地提升对院前急救财政投入力度,改善急救中心的基础设施、车辆情况。还需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事业可以高效的发展。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大,满足院前急救事业的需求,可以实现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提升地区的急救医疗服务水平。
2.3加强急救中心硬件设备
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救护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在急救医疗服务中有着双重作用,其一是担任着移动抢救室的作用,其二是运输工具的作用。所以说,在患者急救过程中,救护车辆的性能、车载抢救设备等对于患者的急救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救护车辆要及时的保养,使得救护车辆保持良好的状态,消除救护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另外还要配置其他类型的车辆,满足于特殊环境下,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服务,提升急救中心急救医疗服务质量,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5]。
2.4加强医患的沟通与交流
人们不仅仅要求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有着过硬的抢救技术,同时在情感上也需要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怀,也就是说“只注重病人,不注重待人”的急救理念不符合现代医疗服务要求。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注重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秉持着人文关怀理念,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6]。改善急救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树立人文关怀服务理念,关心患者心理需求,消除不良情绪,进一步提升急救中心急救医疗服务质量。
3讨论
总而言之,要提升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及急救工作效率,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救中心急救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急救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服务态度的提升,还要做好财政的保障,硬件设备的保障,以此构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进而提升人们对于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付新平.提升院前医疗急救队伍服务能力探索[J].新西部,2018(2):64-64.
[2]王占林,袁晓光,周彤.浅谈目前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7(3):46-47.
[3]薛睿杰.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建设[J].北京人大,2017(08):12-14.
[4]肖江琴,李树林,杨蔚,等.乌鲁木齐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院内衔接运行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31):3332.
[5]邓业雯,耿娜,江志斌,等.加强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院,2017,21(1):5-7.
[6]唐连家,阳世雄.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7,38(3):3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