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集体功能锻炼依从性对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恢复研究。方法选取同一组医生管床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责任护士在入院时、术前、术后时期给予指导,其余时间均根据患者所需和工作空余时间自主性完成功能锻炼指导;选取由同一组医生管床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医护人员按照不同专业组进行组内医护配合共同指导模式进行共同查房,指导功能锻炼,锻炼前护士医生已经将集体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向患者说明,以便患者理解,并能密切配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分别为45%(27/60)和93%(56/60),观察组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χ2=27.031,P<0.0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注重老年患者手术质量与效果的同时,通过固定时间患者集体锻炼的方法手段,增强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获得感及社会效应,提升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集体功能锻炼;依从性;骨科患者;康复情况
本文引用格式:胡黎婷.集体功能锻炼依从性对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212+214.
0引言
骨折治疗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骨科治疗最终目的是使患肢的功能尽可能地恢复正常,各种骨折及关节脱位,经过前期的一些恢复性治疗后,均应及时开始康复锻炼[1]。临床实践证明,患者手术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治疗效果及健康恢复有很大影响[2]。我们医院功能锻炼的指导模式是责任护士在入院时、术前、术后时期给予指导,其余时间均根据患者所需和工作空余时间自主性完成功能锻炼指导,同时医生也在查房时给予功能锻炼指导,但是医生和护士在功能锻炼不同时期指导的时间和形式并不统一,有时会出现偏差,不利于患者实际操作,影响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3]。众所周知,我国从60年代开始有广播体操,一直持续了60年。学校通过课间操的形式固定时间统一管理,达到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固定时间段,医护共同合作,患者通过集体“广播体操”的模式达到增强老年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目的。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本科室住院的腰椎和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125例进入本研究,剔除听力障碍患者、瘫痪患者和多发骨折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的120例患者,男42例,女78例;年龄23—87岁,平均64.6岁;其中腰椎术后54例,髋部骨折术后66例。
1.2方法。选取同一组医生管床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为2018年前5个月入院患者;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责任护士在入院时、术前、术后时期给予指导,其余时间均根据患者所需和工作空余时间自主性完成功能锻炼指导;同时医生也在查房时给予功能锻炼指导。选取由同一组医生管床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为2018年后7个月住院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早晨集体交接班后8.20-8.40的时间,1名护士在护士站利用电子呼叫系统,通过广播提醒大家现在是集体功能锻炼时间,请大家进行锻炼,并播放音乐。医护人员按照不同专业组进行组内医护配合共同指导模式进行共同查房,指导功能锻炼,锻炼前护士医生已经将集体功能锻炼的目的、意义向患者说明,以便患者理解,并能密切配合。活动开展1个月后发放让“广播体操”走进骨科病房——开展集体功能锻炼模式的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对广播提醒活动不满意者2例,有1位患者认为自律就可以,1位患者对时间不满意。问卷内容包括是否接受这种锻炼方式,喜欢的时间及音乐类型,需要医护人员的指导模式等。在随后开展的集体功能锻炼中,选取早交班后及下午治疗结束下班前,两个时间段进行集体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①出院前再次使用阶段性调查问卷,包括对此功能锻炼是否满意,是否接受这样的音乐和时间,医护指导的效果,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②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分别为45%(27/60)和93%(56/60),观察组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χ2=27.031,P<0.01)。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详见表1。
3讨论
老年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的原因有惧怕疼痛,缺乏医学知识,悲观情绪,体质虚弱,缺乏锻炼方法。人的心理因素与机体功能康复有着密切关系,直接影响着功能恢复效果[4]。消极不愉快的情绪可使患者对术后功能训练的积极性降低,导致训练的质量和效果降低。相反,积极愉快的情绪则对人体生命活动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身体潜在的力量,提高训练的积极性,使康复获得满意的效果[5]。集体疗法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为患者互相帮助提供场所、促进同命运人相互支持;在一个群体内,由于人际关系的存在,通过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可以使个别疗法解决不了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得到改变和矫正。
通过医护配合在固定时间创造了一个集体功能锻炼的环境,使患者的被动锻炼模式变成主动锻炼模式,使患者功能锻炼的个体行为成为集体行为,使功能锻炼的随意时间成为固定时间,使患者功能锻炼的沮丧心理成为一个兴奋状态,最终增加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养成定时锻炼的习惯;这项工作成为病房医护人员标准化宣教的一个环节,增强了医护人员功能锻炼指导的连续性;节省了人力资源,拉近了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社会效益。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P<0.01)。提示采用医护合作固定时间集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惠文.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复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2B):421-422.
[2]潘显明,胡修德,谭映军,等.82例股骨颈骨折治疗结果的评价[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3):145-147.
[3]张秀丽,龚俊先,沈艳丽,等.高龄骨科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701-702.
[4]马漴,徐晨.心理状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71.
[5]资青兰,刘洁珍,苏为平,等.集体训练在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54-33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