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12:53: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通过急诊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急诊护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时长、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时长、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在本次研究中比只进行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急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长,并且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影响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杨淑芳.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337-338.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多发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部分诱因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破裂等,血小板渐渐聚集在破裂的斑块上,逐渐形成血栓[1]。冠状动脉管腔突然受到阻塞,造成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坏死[2]。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救治与护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3]。本文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通过急诊护理的应用及效果,希望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8例,年龄38~75岁,平均(57.28±4.53)岁。对照组患者女性6例,男性9例,年龄40~73岁,平均(58.45±4.36)岁。两组患者关于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批准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急诊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1)院前急救:急救人员在接到急诊电话后3 min中内出诊,出诊途中联系家属并指导其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主要为心理安抚与卧床休息等方面。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对患者实施输液与面罩吸氧等急救措施。在患者转运过程中注意平稳操作,协助患者仰卧位,需要时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能够及时输入,维持患者身体有效循环组织灌注与血容量,降低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急救途中和医院做好联系,嘱咐相关人员准备好抢救所需医疗设施与手术准备。

(2)急诊抢救:待急诊医生接诊时,护理人员及时在患者下肢建立起静脉通道,对患者的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学等进行常规检查。在行PCI术前对患者进行碘过敏测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患者适量的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药物进行口服治疗,对患者进行保暖处理、右腹股沟备皮、排尿与心理安抚等。

(3)心理护理: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由于焦虑、紧张等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主动为患者讲解治愈的成功案例等,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

(4)环境护理:确保急诊室内的光照适宜、空气流通和环境整洁等。应定时对病房进行环境检查和清洁,使病房内环境保持整洁和干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可播放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保证患者的生理舒适感。

(5)强化病情观察: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意识,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发生血压迅速降低或脉搏过快等情况,需判断患者是否有脑干功能障碍。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如果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3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时长、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急诊时长、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时长、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持续性缺血缺氧与冠状动脉急性引起的心肌坏死[4]。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若患者伴有进行性心电图变化与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等情况,将并发休克、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等症状[5-6]。若不能及时进行救治与相应的急诊护理,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威胁[7]。

急诊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方式,其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与强化病情观察等方面护理措施来促进患者疾病康复[8]。

本文通过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时长、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表示,急诊护理在本次研究中比只进行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急诊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长,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明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5):2065-2066.
[2]容玉佩,刘侃,王欢,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108-109.
[3]曾丹,王英,姜蓉.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效率影响的探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12(1):14.
[4]杨华,黄贵祥,曾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89-91.
[5]刘颖,王宝玉.品管圈对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品质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7):829-832.
[6]宋晓玲,刘贤英,龙晓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19-21.
[7]Zhou M,Yu K,Wang XH,et al.Analysis on application timing of IABP in emergency PCI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bin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rdiac shock[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7,21(12):2934-2939.
[8]Weaver AM,Wang Y,Rupp K,et al.Effects of smoke-free air law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ospitalization in Indianapolis and Marion County,Indiana[J].Bmc Public Health,2018,18(1):2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