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胆囊炎患者在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0例;参照组在发病72小时后,给予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组在发病72小时内进行手术。结果比较后显示,实验组手术各项指标、住院指标均优于参照组,t值检验,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72小时以内对其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更为显著,好于72小时以后接受手术的患者,因此,临床医生要把握最佳手术时机,以此增强预后效果。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贾政.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75+77.
0引言
急性胆囊炎属于急腹症,在临床比较常见,是患者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引起的,持续发展,会发生胆囊穿孔,威胁患者生命。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其被临床广泛采用,腹腔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预后效果好的优点,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1-2]。对于此类患者,及时手术非常重要,但何时为手术最佳时机,还有待研究。本文以我院急性胆囊炎为例,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不同时机实行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进行,抽取此时间段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成立为两个小组: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统计一般资料,实验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12:8,年龄极大值为76岁,年龄极小值为37岁,平均年龄值为(56.14±1.36)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11:9,年龄极大值为75岁,年龄极小值为38岁,平均(56.25±1.41)岁。两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统计学不存在意义。此次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均自愿与医院签署知情书,研究纳入:经临床诊断,确认为急性胆囊炎者;排除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者;严重脏器疾病者及精神疾病者。
1.2方法。参照组于患者病情稳定后72小时以后进行手术,而实验组在72小时以内采取手术,两组手术方法一致,具体为:患者行全身麻醉处理,手术体位为头高脚低,在患者肚脐下方做弧形切口,长度为10厘米,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 mmHg,每1 mmHg等于0.133 kPa。手术器械置入后,探查患者情况。运用胆囊钳,将患者胆囊进行钝性或锐性分离,充分暴露胆总管与胆囊动脉,若患者胆囊因为张力高,导致抓持困难,医生可以通过穿刺减压的方式进行;运用电凝钩,剥离胆囊,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将胆囊气体释放,依据患者情况,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3-4]。患者术后,均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①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住院情况;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管损伤。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8.0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之间行t值检验,用均数平方差(±s)表示;计数资料之间行检验,用百分比(n,%)显示;若是结果P<0.05,说明统计学符合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手术指标得以优化,住院费用与时间减少,与参照组具有差异性,统计学含有意义(P<0.05)。
2.2并发症比较。见表2显示,实验组只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少于参照组的8例,统计学符合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属于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发病率逐渐上升,患者主要病症体现为右上腹痛[5],也会伴有腹肌强直等,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胆囊结石的比例高达90%,预后效果差,还会引发坏疽性胆囊炎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早期诊断并治疗,对提升临床效果有积极意义。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但传统手术创伤性大,术中出血量多,容易出现术后感染等症状,影响患者康复速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手术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切除术的优势逐渐显现,其属于微创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且效果已经受到临床认可。但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手术时机也是其中一种。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发病初期[6],经过抗生素治疗3天,其病情会得到控制,待患者病症稳定后,行手术操作,要考虑到抗生素的药效,若抗生素效果没有发挥,就会耽误患者治疗时机,出现穿孔等不良事件,加之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差,若延误了手术,会加重病情,给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临床需要研究早期手术的疗效。患者在急诊72小时内接受手术操作[7],可以尽早切除病灶,控制病情进展,使其不再恶化,也可以控制患者术后感染概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另外,患者早期接受手术,也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费用。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72小时内手术,结果显示,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恢复的更快,也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压力,有利于患者放松身体,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在并发症方面,实验组发生的概率为10.00%,而参照组却高达40.00%,说明实验组方法更好。在刘明华,蒋嘉宾,丁锦新等人的研究中显示[8],患者在早期手术后,其手术指标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与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均好于择期手术组,显示了早期手术的好处与优势;而早期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也得到控制,安全性更高,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胆囊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总结此类患者特点,择期进行手术,其效果也不尽相同。在治疗72小时内,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病情后,立即进行腹腔镜切除术,可以优化手术效果,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保证患者治疗的及时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许俊峰,郭献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9):728-730.
[2]张宇航,马艳波,杜青,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8,33(5):366-368.
[3]姚泽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不同时段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6,35(3):73-74.
[4]朱锋锋.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0):2422-2423,2424.D
[5]祁亚斌,金雷,雷凯,等.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机的前瞻性研究[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8,30(4):332-334.
[6]严万能,肖宁波,董金良,等.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与腹腔感染的关系[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7,10(3):209-211+229.
[7]吴刚,钱群,詹毓彦,等.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Meta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7,25(3):208-212.
[8]刘明华,蒋嘉宾,丁锦新,等.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8):25-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