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临床病理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7 17:45: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目的是针对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患者,分析其病理特征,并总结其病理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是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HTT病例13例,通过全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统一阅片达成统一意见。结果得出了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的病理特征,并根据结论其临床发病特征和病理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决定其治疗方式。

关键词: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病理

本文引用格式:李麟.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临床病理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0):360+362.

0引言

在临床上,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是新发现的一种原发性甲状腺肿瘤,肿瘤细胞核形态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术前常被误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因其呈特征性梁状生长及典型的透明变而命名,被定义为一种独特的良性病变,是一种滤泡源性肿瘤。现回顾性分析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患者13例病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其临床发病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特点,提高对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的进一步认识。

\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HTT病例13例,通过全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统一阅片达成统一意见。男2例,女11例,年龄44-62岁;肿瘤直径0.2-4.5 cm,肿瘤部位:左侧9例,右侧4例;周边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桥本甲状腺炎5例,甲状腺腺瘤样结节、甲状腺肿伴腺瘤样结节各1例;B超:低回声结节10例,多发结节2例,回声均匀1例。术中病理报告:HTT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不典型增生、除外癌变可能2例,良性病变、性质待常规确诊1例,滤泡实性增生、嗜酸性变1例,乳头状癌1例。

1.2病理检查。肉眼检查:甲状腺呈多结节状2例,余11例切面可见肿块,灰红或灰黄色,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质软,无出血坏死。镜下检查:肿瘤细胞排列呈小梁状、巢状或岛状,梁状及细胞间见数量不等的玻璃样变(透明变)物,细胞可轻度异形,长形、多角形,极向与小梁长轴方向垂直排列,可见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罕见或无。

1.3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瘤细胞均弥漫表达CD56、TG、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CK191例,表达Galectin-3弱阳性1例,均不表达BRAFV600E,Calcitonin、MC、Syn、CgA,Ki-67个别核阳性。特殊染色:玻璃样变区糖原(PAS)染色阳性,刚果红染色呈阴性[2]。

2讨论

在临床中,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的主要发病人群是40到70岁之间,并且女性为大多数。在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中,年龄都在45到62岁之间,并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都是患者的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或者是发现结节来进行就诊的。在13例患者中,有2例切面多结节状,余11例切面均质灰红色,可见单发灰黄色肿块,其中1例伴钙化。甲状腺病变多行术中冰冻切片明确性质以指导手术方案,刘丽燕等报道6例HTT患者中,5例行术中快速病理,均未能诊断为HTT。本组13例均行术中快速病理,镜下可见境界清楚结节,多数肿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生长,胞质淡染或嗜酸性,核长梭形,部分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6例可明确诊断为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1例诊断为滤泡实性增生、嗜酸性变,待常规确诊;1例因靠近被膜被电刀灼伤变形影响观察,术中诊断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经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证实为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2例诊断为不典型增生,除外癌变可能;1例术中因受钙化影响不能明确,性质需脱钙后确诊;2例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中均行单纯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合文献复习归纳如下:①病变多为单结节,超声多表现为界限清楚的低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本组13例中10例B超探及低回声结节,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②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有纤维性包膜包绕,间质富含血窦,周围多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或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本组13例中多数结节镜下可见纤维性包膜包绕,2例周围甲状腺呈腺瘤样结节,5例周围呈桥本氏甲状腺炎,6例周围呈结节性甲状腺肿改变。③肿瘤细胞排列呈小梁状、巢状或腺泡样,小梁大小不等、曲直不一,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柱状或梭形,胞膜清楚、胞质丰富,嗜伊红淡染或嗜酸性,胞核长梭形、卵圆形、葡萄干形,部分位于基底部,极向与小梁长轴方向垂直排列,部分细胞核内可见明显的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罕见或无。小梁内有丰富的均质红染玻璃样物质,虽似淀粉样物质,但刚果红染色结果为阴性,PAS染色阳性,这种透明变物质来源于小梁内的上皮细胞,而非小梁外的结缔组织。④免疫组化及遗传学方面:13例TG、TTF-1阳性,CD56膜阳性,Calcitonin、MC、Syn、CgA阴性;CK19和Galectin-3各有1例阳性,其余均阴性。本组13例中CD56弥漫的表达膜阳性,与周围甲状腺形成鲜明对照,联合Ki-67、CK19、CD56、MC、Galectin-3等免疫标记可做出HTT的诊断。HTT有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一致的核沟及核内包涵体,认为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亚型;HTT与乳头状癌有一致的RETPTC基因突变率(21%-62%),而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和BRAFV600E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故本组13例HTT均行BRAFV600E蛋白免疫组化,证实HTT的BRAFV600E蛋白表达均阴性,可作为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3-6]。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需要与以下病变鉴别:①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组织无明显包膜,排列成乳头状,浸润性生长,可累及血管,滤泡亚型呈特征性蘑菇云状浸润周围正常组织,免疫组化CK19、Galectin-3、MC、Ki-67强阳性,CD56阴性可帮助鉴别;②甲状腺髓样癌,呈巢状、岛状、片状生长,常浸润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包浆丰富嗜双色性,细胞间淀粉样物质沉着,刚果红染色阳性,免疫组化Calcitonin、Syn、CgA阳性而TG阴性可帮助鉴别;③副神经节瘤罕见,瘤细胞被血管纤维包绕,由主细胞及周围S-100阳性的支持细胞组成,缺乏玻璃样变的基膜样物质,免疫组化CD56、Syn、CgA阳性,TG、TTF-1阴性[7]。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治疗与预后:新版WHO将HTT归入到交界性病变中,但其生物学行为存在争议。Carney等报道119例HTT患者均采取单纯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11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从14个月至48年,其中仅1例发生
血管及包膜浸润并伴肺转移,其余均未复发及转移。本组13例均获得随访5个月以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多表现为良性生物学特征,对其采取单纯手术切除并长期随访即可。

\

 
参考文献

[1]陈小华.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01):210-215.
[2]刘媛媛,张伟,齐殿军,等.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8):2583-2587.
[3]刘丽燕,张声,刘永建,等.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30(09):1030-1033.
[4]Wang Min,Cai Cunwei.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a case of hyalinized beam tumor of thyroid[J].Liaoning Medical Journal,2014,28(04):211-213.
[5]祁水琴,周秋锋,赵志刚,等.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4,20(03):257-259.
[6]陈波.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2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浙江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4.
[7]曾铮,印洪林,陆珍凤,等.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18(01):34-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5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