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对面瘫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推拿和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148例面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74例面瘫患者仅予以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74例面瘫患者在此基础增加中药治疗(观察组)。观察分析两组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P<0.05。结论对面瘫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推拿、中药联合治疗法,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面瘫;中医针灸;推拿;中药
本文引用格式:侯小萍.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181-182.
0引言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巴”,是指面部表情的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患该病情,无显著的季节性,是一种常见病[1]。面瘫患者无法完成基本的闭眼、抬眉、鼓腮及其他基本动作,不仅影响其面部美观,还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相关文献显示,针灸、推拿治疗面瘫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康复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提升[2]。本研究主要对148例面瘫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究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148例面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74例面瘫患者仅予以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74例面瘫患者在此基础增加中药治疗(观察组)。对照组:44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22~62岁,平均(35.47±2.41)岁;病程1~24 d,平均(10.23±2.41)d;按发病部位分为49例左侧发病、25例右侧发病,无双侧同时发病者。观察组:42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22~62岁,平均(35.48±2.43)岁;病程1~24 d,平均(10.25±2.45)d;按发病部位分为48例左侧发病、26例右侧发病,无双侧同时发病者。组间基础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予以针灸、推拿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先对患者的面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应用补泻手法,通过局部取穴配合循经取穴,急性发作期取风池、合谷、太冲等穴位,病情稳定时取阳白、地仓、颊车等穴位,使用电针进行针灸治疗,留针30 min/次,1次/d。通过按法、揉按法推拿治疗患侧,配合擦法,以皮肤潮红为宜,20 min/次,1次/d。观察组在针灸、推拿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方剂由当归10 g、蜈蚣2条、甘草10 g、全蝎15 g、川芎10 g、白附子10 g、葛根15 g、菊花15 g、防风10 g、地龙10 g组成,1剂/d,用水煎煮300 m L,早晚各服1次。两组共治疗2~3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面瘫患者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疗效判定[3]: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判定标准,患者经治疗后,其相关症状均已消失,面部表情自然,且额横纹恢复、口眼端正,为治愈;患者经治疗后,其相关症状均明显改善,面部表情正常,口眼端正,有轻微口歪现象,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好转,少部分患者仍存在口眼歪斜症状,其面部也有轻微不对称的问题,为好转;患者经治疗后,其相关症状均无显著改善,甚至有加重现象,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t、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P<0.05,见表2。
3讨论
面瘫的发作原因与患者常年受累、病毒感染、受凉及其他因素有关,急性发作期时,仅用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差,具有见效慢、复发高、费用高等特点,致使部分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4]。中医学认为,面瘫是一种由经络空虚、热毒侵袭、风寒侵袭面部、耳部经络所致的疾病,多表现为气血运行阻滞、肌肉纵缓不收及经筋失养,需以祛风化痰、疏调经络、活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5]。有研究资料显示,中医针灸治疗,通过取风池、合谷、太冲等穴位,病情稳定时取阳白、地仓、颊车等穴位,诸穴配合,以补法为主,可帮助患者调和气血、舒坦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面部肌肉收缩力、促进受损肌肉恢复及缓轻神经局部炎症,治疗效果较好[6]。中医推拿通过刺激面部神经解剖位置和激活其肌肉,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快其神经炎症物质的分解,进而改善其神经影响,消退炎症,进一步修复患者的受损神经与肌肉组织,从而达到疏通经络、增强肌肉收缩力的效果,与针灸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但存在部分学者在清晨洗漱时发生口眼歪斜、面颊动作不灵的现象,故治疗面瘫的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
在面瘫治疗的过程中,研究学者考虑该病症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提出中药汤剂配合治疗的方案[7]。中药汤剂辅助针灸推拿治疗面瘫可达到内外同步治疗的效果,可促进温通经络、理气通窍,推进面部功能恢复的进程。中药汤剂主要由当归、蜈蚣、甘草、全蝎、川芎、白附子、葛根、菊花、防风、地龙组成,当归有调经止痛、补血和血、抗老防老、抗癌之功效;蜈蚣有消除肿痛、息风解痉、退炎治疮之功效;甘草、菊花有清热解毒、利尿之功效;全蝎有通络止痛、消炎攻毒之功效;川芎有活血行气、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之功效;白附子有定惊搐、祛风痰、解毒散结之功效;葛根有生津止渴、脾虚泄泻、阴虚消渴之功效;防风有祛风解表、止痉之功效;地龙有清热定惊、平喘之功效[8-9]。本研究中,对照组仅予以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针灸、推拿及中药联合治疗,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面瘫患者的总有效率(95.9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提示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仅予以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既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又可提高临床疗效,效果确切,可作为治疗面瘫的主要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对面瘫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推拿、中药联合治疗法,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钦彦.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5):90-91.
[2]张利朋,张红强.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6,8(2):97-98.
[3]周宇.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病120例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8):117.
[4]Samii M,Matthies C.Management of 1000 vestibular schwannomas(acoustic neuromas):the facial nerve--preservation and restitution offunction[J].Neurosurgery,2015,40(4):684-694.
[5]缪虹.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0):33-34.
[6]赵彩云.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24):3-4.
[7]雷吉娜.中医中药结合针灸治疗面瘫40例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3):49-50.
[8]罗静.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小儿面瘫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5):28-29.
[9]代启豪,董文苹.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在面瘫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5):3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