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对其应用价值与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以2017年8月开始在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为时间节点,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尚未实施安全管理的期间为对照组,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实施安全管理后的期间为实验组,对两组的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对高危药品的药品特性掌握情况、入库登记、日常保管、存储环境、标识、发放使用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安全管理的价值与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入库登记、发放记录等记录齐全,能够做到随时记录,到位率100%;日常保管到位率100%;存储环境符合药品分级管理、药品特性需要,到位率100%;标识警示齐全有效,到位率100%;所有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已有高危药品的特性,知晓率100%;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结论安全管理能够辅助提高对高危药品的规范管理,为临床上用药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安全管理;高危药品;价值;效果;分析;推广
本文引用格式:丹增尼玛.在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价值与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211,213.
0引言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新型的药品不断被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尤其是西药房的高危药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在临床实践中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我院自2017年8月起在西药房的高危药品管理中开始推行安全管理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声誉。为交流经验,与同行分享,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西药房工作人员共12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6人,大专学历4人,本科学历8人,年龄25~52岁,均为我院的在职职工,人员稳定。
1.2主要方法
以2017年8月开始在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为时间节点,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尚未实施安全管理的期间为对照组,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实施安全管理后的期间为实验组。
主要做法:(1)首先对参与实施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使所有人员充分了解、熟悉掌握安全管理的要点、流程。(2)选拔业务熟练的人员3人组成安全管理小组,根据国家的规范、标准及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梳理、整合现有流程,制定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下的制度及流程,并符合实际工作需要。(3)制度、流程制定过程中,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能动性,提出宝贵意见,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全员培训机会。流程、制度制定完成后,并非一成不变,根据需要,按月汇总流程、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瑕疵,并予以修正。(4)进行制度、流程及药品知识的培训。培训的方式有宣讲、典型案例分析、桌面演练、外派学习、专家引进、专门课题研究等方式。(5)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实施按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实行有效的奖惩机制。考核专家由西药房内部员工、医院科室代表、外聘考核专家等组成,确保考核过程不流于形式,考核结果真实。(6)有效沟通,取得院方的经济支持,确保高危药品的存放环境符合药品特性及分级管理要求。(7)按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1.3观察指标
药品特性掌握情况、入库登记、日常保管、存储环境、标识、发放使用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9.0对采集到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入库登记、发放记录等记录齐全,能够做到随时记录,到位率100%;日常保管到位率100%;存储环境符合药品分级管理、药品特性需要,到位率100%;标识警示齐全有效,到位率100%;所有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已有高危药品的特性,知晓率100%;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详见表1)。
3讨论
安全管理[2]是所有组织正常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对象是组织结构中所有的人、物、环境,是对上述因素的一种动态管理过程。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与安全密切相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3]。
管生产同时必须管安全。对安全的需求,事事、时时贯穿于整个生产环节,对生产的顺利进行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虽然生产、安全会偶有矛盾的发生,但是从组织运行的总目标来看,二者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4]。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不仅明确了组织最高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责任,同时也对组织内部机构、人员提出了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责任。因而,一切与组织运营有关的人员,必须承担与其职业岗位要求符合的安全管理责任,那种认为安全管理只是专门机构的责任的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认识。
安全管理的目的性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状态的动态管理,对不安全的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始终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最终消除或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5]。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安全至上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这是因为医疗机构承担着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任,坚持安全管理,与医疗机构的宗旨一脉相承。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预防为主,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6],而不是注重事故的处理,在初始阶段,能够有效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因而在对西药房高危药品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从引起药物本身及使用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并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贯彻预防为主,首先要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工作内容的时候,针对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是最佳选择。经常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的、坚决的予以消除,是安全管理应有的鲜明态度[7]。
建立全员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涉及到组织的每一个成员,与组织成员的行为、意识密切相关,物的状态是否安全也离不开与物相关的人的行为[8]。因而在药房对高危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务必需要首先保证所有人员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将安全行为化为自觉的行动而非强制所为。这来源于良好的培训机制、严肃的考核奖惩机制的激励作用,也来源于员工对安全的敬畏之心。但是安全管理绝非一时之功,需要时时、事事、处处的动态安全管理。
严谨、有效的考核奖惩激励是保障安全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任何制度、流程制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与执行,只有严格的按照流程、制度办事,才能维持制度、流程的生命力。安全管理也不例外,作为预防安全事故的一项制度,首先在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前,需要做好严谨的调查、研究、充分酝酿工作,分析考核评价机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有效的采取对应措施予以防范。其次,在制度、流程制定后,在维护制度、流程严肃性的同时,适时的调整,使制度流程更简洁、更符合实际,是维持制度流程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必要手段。第三,严格的落实考核结果,是维持安全管理制度、流程生命力的重要环节。
本组资料中,在实施安全管理前,入库登记到位率为91%,发放记录准确率为93%,日常保管到位率为85%,存储环境符合率为86%,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率为91%,在实施安全管理后,各项指标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达到了预期要求,提升了医院的社会信誉,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能够辅助提高对高危药品的规范管理,为临床上用药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迎迎,顾永政.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住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3):141-142.
[2]冯启辉.药品合理分类制度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兵团医学,2016,26(4):46-47.
[3]陈红梅,徐伟忠.探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海峡药学,2017,29(8):272-274.
[4]董卫权.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应用于医院西药房管理的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4):25.
[5]李华,鄂震.医院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方法的讨论[J].中国当代医药,2012,31(19):166-167.
[6]罗鸿雁,肖菲娜,杨惠民.影响高危药物安全使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0,24(8):142.
[7]蔡晓宇.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业,2011,20(24):70-71.
[8]侯颖,叶欣,宋洪涛.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6):1399-14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