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实施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进行抢救,对照组43例,采用直接入院不参与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抢救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死亡率以及致残概率观察组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6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患者病情发作时,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进行抢救,不仅能够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脑梗;临床;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刘庆秋.院前急救护理实施于急性脑梗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322-323.
0引言
在神经内科中,急性脑梗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它的病发主要由于患者的大脑突发性血液供应异常,导致大脑呈现出缺血或缺氧,使脑组织直接性坏死、缺血性软化。该病在老年群体中的病发率较高,同时非常普遍。根据近年来临床数据分析,急性脑梗的病发率正随着人类老龄化的增长而增长。为了控制该病的增长率,本院通过选取86例急性脑梗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42~79岁,平均(59.6±4.8)岁,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进行抢救;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6~81岁,平均(63.8±5.9)岁,采用直接入院不参与院前急救护理措施。通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数据差异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进行急救工作,具体操作如下:①患者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脑梗发作迹象,立即拨打医院电话进行求助。护理人员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发生原由进行详细的询问并做出判定,叮嘱患者家属不可搬动患者四肢,并教导家属为患者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等待专业人员到场。同时,联系院内的医务人员以最快速度准备出车,到达患者指定地点[1]。②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后,立刻检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并询问家属患者病情变化,仔细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意识的清醒程度、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情况并进行记录,伸展弯曲患者四肢,判定患者四肢是否出现功能性障碍。为患者注射10 mg的安定剂,为了保护患者的缺血心肌,再加入5 mg的吗啡,以此来预防患者出现窒息。若患者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立刻用干净的软布将汤匙缠好,放置于患者口中,防止患者因抽搐伤害自己,同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边并对呕吐物进行清理,一旦发现患者因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立即进行清理,并为患者进行人工呼吸,解除患者的纽扣采用CPR实施抢救[2]。③患者身处院内,由于病情加重需要进行转院。首先本院的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对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进行判定做好相关记录。联系上级医院,将患者的整体情况详细阐述并进行对接工作。提前告知患者家属,转院中会出现的一些风险事件,并经由家属签订协议书。在等待对接院方工作人员到达前,为患者进行颅压的迅速降压,通过患者的留置针进行液体输送并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输送或是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帮助患者进行呼吸,保证患者处于呼吸畅通[3]。反复检查确认药品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性和充足性,若患者已进行气管切开手术,陪护人员要随时为患者进行吸痰以及供氧[4]。④若患者出现呕吐、头痛以及嗜睡现象,则判定患者出现早期脑水肿,为患者植入留置针并进行21%的甘露醇静脉滴注,降低患者的颅压,预防脑疝现象发生[5]。⑤患者在救治中,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协同家属对其进行心理安抚,鼓励患者渡过难关,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增加患者的积极性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治疗[6]。⑥转院中,尽量减少患者的活动范围,以防患者的管道出现位移、脱落。由于患者救治中服用了脱水剂,导致患者尿液过多,医护人员需随时观察患者的排尿以及导尿管情况。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直接入院进行抢救护理干预,而没有通过院前急救护理进行抢救。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发病后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的概率进行对比,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进行评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9.0软件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致残概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死亡率以及致残概率,观察组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通过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6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中,精神内科较为常见的病症为急性脑梗,同时该病在老年群体中的病发率较高,患者的死亡率也偏高,该病突发性较快,一般所呈现出的病症特征为睡眠中病情突发以及休息时病情的突发。并且,该病常伴有一系列的症状:如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半身不遂、耳鸣以及晕眩等,患者吞咽功能异常、感到恶心、口齿不清以及呕吐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直接昏迷不醒,甚至出现休克。因此,为了缓解患者病情,增加存活率以及提升治疗效果,医院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通过上述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进行快速的病情判定。同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急救,减少患者因病发而带来的痛苦。院前护理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病发率,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在心理上,为患者进行安慰,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并且让医患关系得到缓解,加强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治疗积极性,避免在救治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对于医护人员自身而言,提升了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个人修养。对于院前准备的救治仪器以及药品,进行详细归类检查,加快对患者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进行抢救,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同时能够增加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英.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8):13387.
[2]牛铁兵,张婷,韩亚风,等.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9):1231.
[3]朱月兰,吴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2):246-247.
[4]蔡少青,曾艳,杨露.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12(2):258-259.
[5]李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系统医学,2018,3(18):192-193,201.
[6]Zhang T,Xiang L.Elevated Plasma Haptoglobin Level as a Potential Marker for Poor Prognosi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European Neurology,2018,79(3-4):154-1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