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效果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6 14:59: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对64例精神科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患者为两组,即参照组32例、研究组32例。前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后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统计整合两组与护理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后,护理效果得到了提升,可有效减低病情的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精神科;心理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赵丽云,李芳华.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354,356.

0引言

目前,医学科技发展在不断进步,而在医学领域中精神疾病患者是特殊的群体,心理护理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比常规护理更为有效。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安抚患者的心灵,加速康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无论是医院的专业护士,还是患者的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医务人员的专业心理护理。专业的心理护理知识除了具有良好的医学道德外,也是通过专业的心理护理知识提高患者治疗和康复效果必不可少的[1]。本文将针对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效果评价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64例精神科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参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9:13,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58岁、23岁,平均(42.9±3.1)岁,病症类型:9例焦虑症,16例精神分裂症,5例抑郁症,2例其他;研究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8:14,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57岁、25岁,平均(41.2±3.7)岁,病症类型:10例焦虑症,15例精神分裂症,6例抑郁症,1例其他。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

 
1.2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精神科康复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稳定能够与护士顺利沟通。因此,护士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后,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并且,护士也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工作,使患者在社会、家庭以及工作中得到正确、合理的对待。此外,应给予患者鼓励与指导,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找到自己内心的幸福感和价值感,使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2]。焦虑、恐惧心理护理:在康复期,患者有不利于健康的心理,如焦虑、抑郁等,因为其即将回归社会,所以,患者已经有了消极的心理和情绪。因此,护士在患者康复期时应结合患者的不同年龄、个性和教育水平,组织和安排一些不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交际活动,并转移患者注意力[3-4]。同时,护士也可以根据开放式或封闭式病房管理,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如阅读、演讲比赛,跳绳、拔河比赛等,使患者在康复期中有一些团体娱乐活动。

1.3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其中包括:性格改变、行为异常、语言异常、病情反复;(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分为三个层级: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情绪稳定,病情无进展,可自主生活;有效:患者情绪稳定,病情基本好转;无效:患者病情进展,丧失基本自主生活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s)、(%)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


参照组32例精神科患者,经护理后不良情况发生,性格改变1(3.12%)例,行为异常2(6.25%)例,语言异常2(6.25%)例,病情反复1(3.12%)例,不良情况发生率为18.75%;研究组32例精神科患者,经护理后不良情况发生,性格改变1(3.12%)例,行为异常0(0%)例,语言异常1(3.12%)例,病情反复0(0%)例,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25%,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心理护理有效率

研究组32例精神科患者,经护理后,显效18(56.25%)例,有效11(34.37%)例,无效3(9.38%)例,总有效率为9 0.6 2%;参照组3 2例精神科患者,经护理后,显效1 4(4 3.7 5%)例,有效13(40.62%)例,无效5(15.63%)例,总有效率为84.37%,P<0.05。

3讨论

针对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1)能够主动与患者沟通,处理好角色关系,让患者相信医务人员是专业的、是值得信任的,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够积极协助医务人员进行疾病的治疗,而这种沟通机制也有利于医生充分把握患者的病情,规划治疗方案,从而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5]。(2)因为不同心理特征的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和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护理时要了解患者的不同情况和心理特征,以便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更好地促进精神患者的康复治疗。通过使用易于接受和照顾患者情感的语言,可以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体验和良好的情绪[6]。这也会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和对恢复的信心。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采用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法,运用语言技能为患者创造良好沟通方式,能使患者时时从语言和行为上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照顾,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强合作意识,拥有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好地让患者得到治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也愈发年轻化,而治疗康复期是指患者处于精神系统治疗期,其大脑思维和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病情波动不大,自我认识也得到恢复。在此阶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许多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轻生等,减轻患者的自卑和心理负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重燃对生活的希望,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7]。

综上所述,本次针对心理护理在精神科治疗康复中的效果评价进行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4.37%,P<0.05;研究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8.75%,P<0.05。由此,精神科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后,护理效果得到了提升,可有效减低病情的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参考文献

[1]张小峰.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其对焦虑抑郁情绪、服药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9):152.
[2]吴琳,谢小田.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8):258-260.
[3]伍依明.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9):234-235.
[4]吴丹群.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89-90.
[5]李冬梅.精神科长期住院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安全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89-190.
[6]张兴丽.精神科心理护理中言语沟通技巧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9(10):155-157.
[7]裴来凤.探讨心理护理技巧在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2):182-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3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