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以及营养管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5 10:14: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与其营养管不相同护理方法对于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6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单纯接受术后24h肠内营养的31例为A组,单纯接受术后8h肠内营养的31例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都优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腹部不适感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而言,在手术结束后8h施予肠内营养,能够得到十分良好的效果,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护理;食管贲门癌;效果;营养管

本文引用格式:许俊娥,杨悦.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以及营养管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310.

0引言

食管癌指的是出现在食管中的一种癌变,其大多都是因为食管鳞状上皮发生异常性增生而引发;贲门癌出现在食管胃交接线以下共2cm的胃贲门位置,临床中会把其与食管癌下段癌间进行混淆,所以,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在临床中,大多借助手术对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治疗,因为手术部位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患者在得到恢复的这一段时间中,都无法进食,营养摄取不够,使得体重有所降低,机体中也发生了代谢紊乱,因此,在手术结束后,要对这类患者施予营养支持[1]。文章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实施分组,现将实际情况介绍如下。

\

 
1对象、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62例食管贲门癌手术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单纯接受术后24h肠内营养的31例为A组,单纯接受术后8h肠内营养的31例为B组。A组性别: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39岁-81岁,平均(60.08±10.29)岁。B组性别: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40岁-82岁,平均(61.18±11.28)岁。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无差异,可进一步比较,P>0.05。

1.2方式

对2组患者都施予肠内营养支持:在进行手术以前,放置胃管,营养管在进行手术期间,通过鼻腔插至空肠腔,在十二指肠悬韧带下共20cm。在手术结束且胃肠减压引流没有发生出血征象后,A组在术后24h、B组在术后8h借助营养管对患者注入500mL/d的肠内营养乳剂(即为TPF-T,由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所出品),同时,借助营养管对患者灌注200mL/d的流质事物,并逐步增多到2 500mL/d,主要就包括了鱼汤、肉汤、瓜果蔬菜汁、小米粥等,在早期中,灌注各类素食,接着,荤类、素类一同进行搭配;在手术结束后的8d,拔出胃管,并进食流质食物,参照进食总量的增多来逐渐降低肠内营养乳剂总量,在手术结束后的15d,若患者没有发生发热且血常规维持正常,拔出营养管。

对管道进行固定的方式:为了防止对实验最后的结果带来影响,在进行实验以前,对医护人员就两类固定方式进行教育与培训,同时,还应对患者施予健康指导。2组患者都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A组:借助“Y”形宽胶布固定:把宽胶布的1/2朝着纵向进行撕开,得到“Y”型,整段由鼻根位置到鼻尖,贴在鼻梁上,在撕开端中的两条胶布依据顺时针、逆时针朝下螺旋环绕贴在十二指肠营养管,再借助条形胶布把十二指肠营养管中的远端在耳垂上进行固定。每日都要换置胶布。B组:借助改良固定:十二指肠营养管放置深度位置,先借助宽度共1cm的胶布围绕管两圈,把长度共100cm的一根棉线绳在十二指肠营养管放置深度打上死结,接着,在患者的枕后加以固定。护理:每天辅助患者擦洗脸部,并每日两次对口腔进行护理,对于面部各类异物,要立即进行擦洗;同时,检测营养管放置深度与其固定适宜与否,避免发生活脱,如果发生滑脱,要立即加以处理。

1.3观察指标

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腹部不适感的总发生率。

1.4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

此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一律以SPSS 19.0这一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其中,2组患者护理后的腹部不适感情况一律用[例(%)]表示,选择2检验;而护理后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一律以(±s)表示,选择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2.1比较2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


B组在护理后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依次就是(55.33±2.10)h、(52.17±7.88)h,优于A组在护理后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依次就是(97.38±10.90)h、(77.22±7.13)h,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

2.2比较2组腹部不适感的总发生率

B组在护理后其腹部不适感的总发生率22.58%,对比A组在护理后其腹部不适感的总发生率19.35%,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

3讨论

食管贲门癌患者大多都会发生下咽胸骨后疼痛、进行性吞咽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在中晚期中,还会发生贫血、脱水等,在临床中,手术就是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核心方法,因为在进行手术以前,进食障碍与疾病所具有的消耗性,让患者处在负氮平衡状态。肠内营养素能够被肠道进行吸收,且运用十分便捷,对保持肠黏膜结构更为完整而言十分关键[2]。现阶段,临床中对肠内营养在手术结束后的何时进行所具有的争议较多。

在本研究中,B组在术后8h施予肠内营养,A组在术后24h施予肠内营养,最后的结果指出了,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都优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腹部不适感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由此证实了,在术后8h施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的肠道总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

但是,因为在手术结束后带管所需时间较久,会发生较少的非计划性脱管,所以,临床中应对这类问题进行防控。在运用改良固定法后,其所需的材料较易得到,同时,借助简易的制作就能够运用,患者的头部几乎不会受到限制,还可以防止十二指肠营养管因为胶布粘性有所下降而引发脱管,减缓了患者的不适感。且这一固定方式能够保护皮肤,降低胶布所带来的刺激;再加上全方位且优质的护理对策,给患者给予个体化的护理,让非计划性拔管总的发生率得到下降,促进患者尽早得到恢复。

\

 
综上,在术后8h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施予肠内营养,加之改良固定法,能够让患者更为舒适且安全,增强了其对于治疗的耐受程度,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彤,王晓燕,赵丽霞,等.食管癌和贲门癌放射治疗期间营养支持效果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192-195.
[2]罗洞波,吕红博,孙晓宏,等.改善微循环灌注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补液中的指导价值[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6):442-4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