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肛肠术后发热的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4 16:54: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肛肠术后发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2例肛肠术后发热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乙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见效时间、解热时间、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术后发热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发热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肛肠手术;小柴胡汤;发热;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闫成秋,包晗,李世超.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肛肠术后发热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66,176.

0引言

肛肠疾病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是指肛门、直肠部位发生病理性改变,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肛肠疾病发病种类较多,病情又比较复杂,若不及时采取治疗,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患有肛肠疾病的患者,还要积极到医院进行诊治。目前,肛肠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但有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发热、肿胀、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1]。针对患者实施肛肠手术后出现发热症状的情况,临床上多以物理或是化学降温等方式进行医治。但常规的物理、化学降温对未出现感染症状或病因不明的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而,确定合理、有效的方式治疗肛肠术后发热症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肛肠术后发热患者为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分析适用于临床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案。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肛肠术后发热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每组36例。甲组:21例男,15例女;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7.8±6.4)岁;低热15例,中热9例,高热12例;乙组:19例男,17例女;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8.2±6.3)岁;低热15例,中热8例,高热1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研究有可比性(P>0.05)。纳入研究的对象均为肛肠术后发热者,所有患者都对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肾、肝功能障碍,或有精神疾病、不同意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甲组患者采取肛肠术后在进行常规治疗后,口服乙酰氨基酚片,每天0.5 g,1天2次,连续治疗1周。乙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并服用加味小柴胡汤,处方为:生姜6 g;生甘草10 g;青蒿、半夏、鳖甲、牡丹皮各15 g;白术、白芍、大枣、党参、当归、黄芩、茯苓、生黄芪各20 g;柴胡30 g。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取汤汁,1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口服150 mL,7天1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见效时间、解热时间差异,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状况与治疗总有效率。其中,中医症状积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越差。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75%,<9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0%,<70%;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的患者。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统计学SPSS 22.0软件处理,患者治疗后见效时间、解热时间、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状况用(±s)表示,t检验;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用例数(%)表示,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见效时间、解热时间对比


甲组患者的见效时间、解热时间分别为(8.4±4.1)h、(12.3±1.8)h,乙组患者治疗后见效时间和解热时间为(8.1±4.3)h、(11.5±2.1)h,两组患者见效时间、解热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为(1 6.8±3.2)分、(17.2±2.4)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甲、乙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为(11.4±1.7)分、(7.9±1.5)分,乙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3讨论

肛肠术后发热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导致患者发热的原因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种类型。术中输血、药物过敏、肝中毒等都是造成肛肠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影响在治疗非感染性发热时,还要根据患者的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由于常规的西药治疗效果,无法有效减轻患者术后发热症状,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肛肠术后发热在中医上属于内伤发热范畴,患者多为中低热,且夜间发热症状明显加重。中医上认为肛肠术后发热的原因为气血、阴津亏虚,临床治疗还要以调和阴阳、扶正退热为主[3]。小柴胡汤作为中药汤剂,其中的当归和白芍能活血养血;半夏可以降逆和胃,疏肝利胆;生姜和大枣能补血益脾;黄芩、柴胡可清肝利胆;白术、党参、茯苓和黄芪能健脾益胃;鳖甲、青蒿和牡丹皮可以清热去火。因此,将以上药物用于肛肠术后发热症治疗中,可疏肝利胆、健脾养血、清火益气,和解少阳[4]。在本次研究中,以肛肠术后发热患者为试验对象,结果显示采用常规治疗与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的乙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和乙酰氨基酚治疗的甲组患者,且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该结果表明肛肠术后发热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的效果更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小柴胡汤能够有效抑制流行性发热的病毒,改善细菌感染引发的细胞病变、扩张,可增强药物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散热时间。另外,小柴胡汤辨证加味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调整方剂,能够起到有效散热,缓解患者发热症状的作用。因此,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减轻患者发热症状的效果比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更理想,更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肛肠术后发热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退热的效果。而且,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的退热起效时间较快,退热时间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宇.肛肠手术并发症的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9):199-200.
[2]路越,张焱.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肛肠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02):235-238.
[3]艾明军,王仲青,陈乃翠.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肛肠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6):95+98.
[4]李祯祥,王志刚,殷志韬.小柴胡汤与足三里针刺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01):60-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1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