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4 16:21: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2月全年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给与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ICU危重患者,排除未能入组患者,分别给与无创呼吸机(对照组)及高流量吸氧(实验组),其中实验组(高流量吸氧组)15例,对照组(无创呼吸机组)14例。观察在两组患者并发症(肺炎、气胸)、住院时间、自我感知舒适度(舒适例数)、转归(死亡例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自我感知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肺炎、气胸)、住院时间、转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ICU危重患者中有重要意义,两组患者在自我感知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流量吸氧更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

本文引用格式:徐添杰.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15.

0引言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ICU作为一种呼吸支持新技术近些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给患者提供相对比较恒定的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和湿度的高流量(8-80 L/min)气体,并通过鼻塞进行氧疗,具有很好的舒适性。现就29例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比较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2月全年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给与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ICU危重患者,排除未能入组患者,分别给与无创呼吸机(对照组)及高流量吸氧(实验组),其中实验组(高流量吸氧组)15例,对照组(无创呼吸机组)14例。实验组:男7例,女8例,年龄32-98岁,平均年龄(67.93±22.75)岁。对照组:男11例,女3例,年龄17-98岁,平均年龄(70.57±24.28)岁。纳入标准:符合危重症患者分类诊断标准(APACHEII评分大于15分)。排除标准:(1)有禁忌症的患者;(2)拒绝应用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1。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治疗,分别给与无创呼吸机(对照组)及高流量吸氧(实验组)。

1.3观察指标

观察在两组患者并发症(肺炎、气胸)、住院时间、自我感知舒适度(舒适例数)、转归(死亡例数)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结果

两组患者在自我感知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肺炎、气胸)、住院时间、转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ICU危重患者中有重要意义,两组患者在自我感知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流量吸氧更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见表2。


\

 
3讨论

呼吸支持在危重患者呼吸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呼吸支持包括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经鼻高流量氧疗采用加湿、加温方法,吸入气体温度为37℃左右,相对湿度为100%,患者具有更好的舒适度及适应性[1]。高流量吸氧的生理学机制包括以下几方面:(1)呼气末正压(PEEP)效应;(2)生理死腔冲刷效应;(3)维持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功能;(4)降低患者上气道阻力和呼吸功[2-3]。高流量吸氧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各自治疗原理上存在许多相同及相似之处。从工作原理上看,气流均可加温加湿,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正压通气,能够维持一定水平的PEEP,实现气道开放,改善通气,但无创呼吸机辅助会有幽闭感,使得其在清醒患者中不容易被接受,常常需要镇静剂应用以便减轻不适感[4-5]。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高流量吸氧患者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自我感知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并发症(肺炎、气胸)、住院时间、转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创呼吸机与高流量吸氧ICU危重患者中有重要意义,两组患者在自我感知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流量吸氧更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且高流量吸氧费用上较无创呼吸机更加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较为理想。

高流量吸氧作为呼吸支持新技术在临床虽然得到广泛应用,对低氧性呼吸衰竭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但如何正确应用,如适应症的选择,参数调节的个体差异性等,均会影响其应用效果,是否有必要将其技术整合到有创和无创呼吸机中尚需要进一步论证和临床认可,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6]。

参考文献

[1]杨晓燕,白建文,刘显东,等.高流量吸氧与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12):2138-2141.
[2]金敏,雷雪贞,张蔚,等.临床氧疗患者舒适度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01):42-44.
[3]孙长宁.经鼻高流量吸氧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氧疗和气道湿化效果观察[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9(05):45-48.
[4]李萍.高流量吸氧呼吸湿化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95-96.
[5]滕洪云.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应用进展[J].医疗装备,2018,31(10):197-198.
[6]郄晓亮.拔管后经鼻高流量吸氧对成人患者再插管率影响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1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