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的意义。方法特选我院2018年诊治并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82例,根据护理方法以及随机数表法将这82例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41例,则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总疗效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总疗效(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肺功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心肺功能差于观察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时加入急诊护理措施,不仅提升患者总体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衰;急诊护理;常规护理;心肺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王美荣,阿依夏木古·阿不都沙拉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279,287.
0引言
肺心病是也叫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慢性缺氧缺血性肺源性心脏病中极为常见,该病症的高发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年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多、进展快以及发病急[1]。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旦发生,则会殃及到患者脏器,导致其严重受损,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以及护理措施是热门话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的意义,特选我院2018年诊治并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82例,根据护理方法以及随机数表法将这82例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特选我院2018年收治并确诊为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82例,根据护理方法以及随机数表法将这82例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58~77岁,平均(62.35±2.26)岁,病程5~16年,平均(10.23±3.07)年,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61~80岁,平均(63.58±2.49)岁,病程5~15年,平均(9.38±4.15)年,则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时长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1例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实施具体方案包括:用药护理、感染控制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监察等。观察组41例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实施具体方案如下:(1)全程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察,由于患者受到疾病影响使得自身血液以及肺通气的比例之间发生严重失调,二氧化碳潴留或者是缺氧等现象极容易使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监护。同时,患者的心脏负荷严重超标,很容易引发心律失常,因此对心电以及心率等的检测是极其重要的;(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住院患者进行交流,清楚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并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取有效的方式为其讲解关于疾病以及治疗等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大部分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更要细致、耐心;(3)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的治疗方式、发病机制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促使患者早日康复;(4)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练习,运动适量,练习时间为5 min左右,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调整时间。同时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平稳呼吸习惯,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5)心功能锻炼,叮嘱患者适量练习上下楼梯、散步,将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
1.3疗效判断
根据患者护理后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尿量情况进行评估,可分成以下三类:护理后患者尿量增加,无心慌、水肿、意识障碍、咳嗽以及肺部啰湿音等症状,心功能恢复正常,心衰情况得到纠正为显效;患者尿量恢复正常,出现轻微肺部湿啰音,呼吸道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提升至1个极差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病情不断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采用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 E V 1)、6 m i n步行的距离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 V E F)。
1.5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利用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总疗效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总疗效(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肺功能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肺功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心肺功能差于观察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讨论
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且此病主要集中于老年患者当中[3-4]。此症状也被称为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肺部慢性病变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影响,导致患者自身肺循环的阻力不断升高,最终使得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肥厚或是扩大,病情常伴右心衰竭症状[5]。引起老年患者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便是感染,当患者发病后自身的多种脏器均会受到一定损害,严重威胁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所以,临床上选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同时加入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6]。当患者属于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时候,自身机体中的各种系统器官之间便会产生相互作用,当患者血液动力学出现异常时会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根据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核心便是早期治疗,尽早发现患者出现病症的时间,随后选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抢救治疗,当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完全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控抑制病情,降低患者病情进展速度[7]。由于此病发展迅速、病情险恶,因为当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急诊护理标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总疗效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总疗效(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肺功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心肺功能差于观察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有效治疗方式同时加入急诊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整体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罗金珠,黄江英.急诊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3):201-202.
[2]夏明嫔,曾清荣,李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0):3183-3185.
[3]王艳.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08-109.
[4]刘雅丽,朱桂萍.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并发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2):1651-1653.
[5]廖爱华,孙付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表达及临床意义[J].农垦医学,2018,40(4):33-35.
[6]刘倩,江德鹏.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9,48(3):129-132.
[7]张悦,于晓江.舒适护理改善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患者肺部感染作用的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30-33.
[8]周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4):1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