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延续性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分析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后的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位移等并发症以及护理后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后静脉炎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具有极高的效果,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PICC导管;维护
本文引用格式:黄仁婕.基层医院延续性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42,254.
0引言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在临床中常用的维持通路的静脉输液手段,与传统的穿刺化疗手段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肿瘤患者在常规化疗中对静脉血管壁进行反复穿刺,从而对患者的静脉血管壁造成严重损伤,极易引起感染,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且对患者采用的化疗药物大多具有极高的渗透性与刺激性,因此对患者的血管会产生极大的刺激,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与生理负担。采用PICC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创口小、维护方便等特点,在临床中被广泛运用于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但是采用PICC的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对PICC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本次研究针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PICC导管维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7~76岁,平均(62.37±4.59)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纳入标准:在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导管维护的患者。
排除标准:患者资料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消毒、生理盐水对PICC导管冲管封管、测量上臂围、保护膜粘贴固定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以及健康教育、随访等。
首先成立专门的延续性护理小组,制定详细的延续性护理评估和计划,对PICC置管患者的维护知识进行宣教,并且可以采用建立微信群等方式,邀请患者家属进入群聊,同时定期在微信群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技巧、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预防等知识进行宣教。其次需要对患者的管道采用专用保护套进行固定,避免出现碰撞拉扯而导致置管出现位移、脱出,甚至断裂。并且对患者回医院进行冲管的周期进行统计,定期嘱咐患者来院对置管进行冲洗维护,避免出现管道堵塞的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外渗的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明白什么情况下才属于外渗,并按时提醒患者到医院对贴膜进行更换。最后,当患者回家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电话、家访或者采用网络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康复锻炼的指导,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同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位移的发生情况。静脉炎判定标准如下,Ⅰ级:置管部位出现局部红肿与疼痛,但静脉未发生索状变化,未触及硬结;Ⅱ级:置管部位出现红肿与疼痛,静脉未发生索状变化,可触及硬结;Ⅲ级:置管部位出现局部红肿及疼痛,静脉发生条索状变化,可触及硬结。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采用WHOQOL-BREF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社会关系以及环境领域,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在对PICC患者的护理中,延续性护理是整个护理中的重要部分,该护理是院内护理的衍生部分,能够使患者在院外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患者病情恶化的几率,对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PICC是针对采用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的一种化疗置管方式,能够减少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式穿刺时对患者静脉以及身体的伤害,减少患者的心理损伤与生理损伤,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由于采用穿刺化疗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静脉损伤以及身体损伤,从而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心理出现各种消极情绪,降低对治疗的配合度,使治疗效果大幅度降低,不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还会使患者承受严重的痛苦。采用PICC置管对患者进行化疗,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的穿刺次数,从而减少了对患者的身体损伤[4-5]。但是采用PICC置管若是护理不到位,极易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静脉炎、导管位移等严重情况,因此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护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依旧会出现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患者出院后由于自行护理知识的缺乏与经验的不足,极易导致PICC置管发生位移、脱出甚至折断的情况发生,因此对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极大地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6-7]。
本次研究对患者采用的延续性护理与之前采用的常规护理相比,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置管位移、突出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延续性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具有极佳的效果,显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敏,徐凌忠,陈玮.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在患者PICC院外自我维护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1):124-125.
[2]张娟.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在患者PICC院外自我维护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230.
[3]张艳.延续性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4):1316-1317.
[4]黄建娇,林小莲,王雪双,等.肿瘤患者PICC带管出院的延续性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4):140-141.
[5]韩晶,孙宏梅.PICC置管患者在院外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8,26(5):61-63.
[6]李金英,周军.基于微信平台对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6):2843-2846.
[7]万光明,蔡敏华,陈浩芸,等.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的自我护理[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7,25(5):313-3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