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护理干预在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1 10:25: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160例骨科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降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科患者;护理干预;便秘

本文引用格式:刘芳芳.护理干预在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243,245.

0引言

由于骨科患者长期卧床,加之创伤后身心应激的刺激,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最终导致便秘事件的发生。有研究报道,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高达90%以上[1],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治疗[2]。此外,便秘患者常常伴有肛门坠胀疼痛感、腹胀、食欲不佳等一些临床症状,影响原发病的康复,而使患者生活的舒适感受到影响。因此,预防患者便秘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是关键措施,我院骨科自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对收治的160例长期卧床患者便秘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入住我院的160例骨科长期卧床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习惯性便秘或患结肠疾病者。按照患者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男56例,女24例,年龄19~90岁,平均(56.5±13.5)岁,下肢骨折45例,脊柱骨折15例,髋关节置换17例,其他3例;护理干预组:男55例,女25例,年龄20~89岁,平均(56.0±14.5)岁,下肢骨折46例,脊柱骨折17例,髋关节置换13例,其他4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自患者入院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每日早晨空腹饮用温开水,每日饮水1000~2000 mL,有利于患者排便。指导卧床患者早期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的水果蔬菜及食物。阳世伟等[3]研究报道,患者禁食7 h以上,极易发生恶心、呕吐;卧床患者术后禁食时间增加l d,发生便秘的可能性增加6.377倍。骨科卧床患者除胃肠、胰腺损伤外,早期进食可减少术后胰岛素的抵抗,减轻患者恶心、呕吐、口渴及烦躁等不适症状。因此,术后3~4 h即给予饮水,患者如无不适症状后,给予流质饮,使患者尽快康复。

(2)在康复师及护士的合力协作下,尽早鼓励患者参与肢体的功能锻炼,同时指导患者双手的食、中、无名指平放于患者腹壁,依照结肠的走行方向,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最后达耻骨联合上方予以环行反复按摩。按压幅度由小至大,以按压腹部约1 cm为宜,每日重复做3次,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利于大便排出[4]。

(3)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养成定时进餐、定时排便的习惯。患者排便时,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做好屏风遮挡,营造一个良好的排便环境,避免人员走动。另外,告知患者一旦有便意,马上排便,不要抑制。

(4)对于脊柱、骨盆骨折的患者,告知患者家属使用便盆抬起臀部时,需将整个髋关节托起,以防髋关节脱位;当患者可自行下床活动时,建议使用坐便器排便,禁止使用蹲式,以免引发脱位。

1.3疗效评价

显效:2 d内排便,便质软,排便顺畅,无不适伴随症状;有效:3 d以内排便,初始排便费劲,随后好转,便后仍有便意,伴随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不适症状无变化,患者出现便秘症状。每组无效患者数除以每组患者数即为患者便秘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12.5%(10/8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37.5%(30/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便秘是一个长期不良习惯的养成,它与排便环境、习惯改变有极大的关系。通常患者有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凝结不通、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引起腹痛和腹胀,粪便长期滞留在体内够产生有害毒素,毒素被肠道吸收,致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佳、皮肤粗糙、色素沉积等不适感。骨科卧床患者多见脊柱、盆骨、下肢骨折,造成局部活动受限,加上手术麻醉等因素的作用,使全身代谢下降,胃肠蠕动缓慢,容易发生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便秘的发生主要集中于精神压力、排便环境改变、排便方式的不同、饮食结构不合理及饮水量少等诸多因素[5]。另外,术后使用止疼药物也会紊乱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形成张力性便秘[6]。加之,卧床患者在床上解大便,多有抑制之意,不能顾忌个人隐私,粪便长时间在肠道中停留失去水分,造成患者排便困难。骨科患者大部分为创伤所致,突然创伤给患者造成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心理,引起肾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受抑,胃肠蠕动减弱,导致横结肠以下肠管发生痉挛,粪便排出困难,严重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腹痛,从而引起便秘。

\

 
因此,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高,不仅有疾病因素,同时也存在心理、社会因素。本研究通过个体化心理干预、便秘原因的分析、术后调整饮食恢复时间、指导患者定时排便、腹部按摩、肢体功能锻炼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实现了护士专业素养的全面发挥,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了解掌握引起便秘的原因,并提出策略性解决方案。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较,护理干预组不仅能充分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更能满足患者对自身生理的需求。有资料研究[7],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6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便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给患者带来危险,如心脏病患者用力排便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特别是中老年患者。骨科患者中老年人比例较高,且发生便秘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更需要注意早期干预[8]。笔者设计本次研究,旨在更加深层次地剖析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给骨科卧床患者所带来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笔者基于骨科卧床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便秘发生的原因,通过个体化护理干预,使患者重建术前术后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配合手法按摩使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模式,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能力,并纠正以往错误认知,提高心理耐受性[9],从而降低护士干预组便秘发生,为骨科疾病的快速康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石敏,张秀琼,周永霞,等.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1(5):21-22.
[2]董杏薇,邓丽芳,朱艳,等.舒适护理在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88-89.
[3]阳世伟,罗静.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原因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5):331-332.
[4]庄小星,温卫峰,龙金海,等.排便性质对排便活动的作用及影响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0,18(5):850.
[5]曾珍,王南梅.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效果[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5,4(2):137-138.
[6]苏芙蓉,粟林然.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便秘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11,6(1):59.
[7]谭桂珍.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预防及辩证施护[J].当代护士,2011,4(4):109.
[8]王晓东.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8):238-243.
[9]林兰花,吴丽姿,谢海英.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0(1):56-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0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