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调查郑州市在职人员肥胖及肥胖相关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搜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在职人员的体检资料,对肥胖率、肥胖相关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影响肥胖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结论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发生率较高,在不同年龄段超重与肥胖的发生率不同。超重、肥胖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肝功异常及肾功异常发生率均高于体重正常者。在影响因素方面,男性以压力大、营养过剩、熬夜等因素为主,女性则以缺乏锻炼较为多见。
关键词:肥胖;在职人员;调查
本文引用格式:金小琴.郑州市在职人员肥胖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297-298.
0引言
据环球网2016年报道显示中国肥胖人数8960万,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中国男性肥胖人数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高居世界第一。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15岁以上成人16亿超重,至少4亿人肥胖,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23亿人超重,7亿人肥胖[1]。肥胖对人体的危害已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升高(GFR),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肿大[2],肥胖患者更容易患急性肾损伤[3]。陈贻珊,张一民等研究证实,超重可引起心脏肥大,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并随超重向肥胖过渡而加重。肥胖者运动中每搏量、心输出量较高,但心功能储备低于体重正常者,且运动后心率恢复受损[4]。另有研究证实肥胖与生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Eisenberg等[5]通过研究发现,随着BMI和腰围(WC)增加肥胖男性的射精量呈现出线性下降趋势。另有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与男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患病率增加有关[6],肥胖男性患少精子症的风险高于正常体重男性3.5倍[7]另外肥胖可涉及骨凋亡、骨形成、骨分化、骨微循环、骨吸收等的多条信号通路表达发生改变,诱导骨质疏松的发生[8]。另外与肥胖有关的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认知障碍、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肥胖相关性肾病等等也被医学界所关注。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预防及治疗肥胖已刻不容缓。目前在职人员受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的影响,工作压力大、熬夜、热量摄入过多、消耗减少等,肥胖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长。目前在职人员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正是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时候,肥胖及其并发症将严重影响在职人员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省中医院体检中心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等多家医疗机构体检及住院超重和肥胖人群。
1.2方法
通过搜集以上机构2018年7月1日至11月10日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体检和病历资料,进一步归纳总结肥胖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患病情况,并通过现场咨询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分析与肥胖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肥胖病的防治提供依据。超重及肥胖按照中国标准[9]: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
2.1性别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该研究从以上机构体检的19484人中随机抽取500名体检者的资料,将不同性别及年龄中超重和肥胖人数及其比率进行统计分析,见图表1。超重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χ2=40.00,P<0.01);肥胖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χ2=37.43,P<0.01)(合计=肥胖率+超重率)。
2.2年龄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考虑到不同年龄体能运动、身体代谢等方面的不同,我们将抽检的符合超重及肥胖患者进行年龄分组,分别为:1组:20岁≤年龄≤30岁;2组:30岁<年龄≤40岁;3组:40岁<年龄≤50岁;4组:50岁<年龄≤60岁,不同年龄组超重及肥胖率见表2。其中1组与2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有差异性(χ2=4.23,0.01<P<0.05);肥胖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无显著差异性(χ2=3.27,P>0.05);其中1组与3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χ2=13.24,P<0.01);肥胖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χ2=8.01,P<0.01)。1组与4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χ2=17.99,P<0.01);肥胖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无差异性(χ2=0.01,P>0.05)。2组与3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无显著差异性(χ2=3.39,P>0.05);肥胖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无显著差异性(χ2=1.49,P>0.05)。2组与4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χ2=44.6,P<0.01);肥胖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有差异性(χ2=6.48,0.01<P<0.05)。3组与4组超重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无差异性(χ2=0.57,P>0.05);肥胖男女之间进行χ2检验具有差异性(χ2=4.85,0.01<P<0.05)。
2.3超重、肥胖相关性疾病发生率比较
搜集超重、肥胖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结果,计算各个并发症的发病率,各个并发症与体重正常者进行χ2检验。高血压具有显著差异性(χ2=60.11,P<0.01);高血脂(χ2=108.66,P<0.01);高血糖(χ2=15.57,P<0.01);肾功能异常(χ2=22.58,P<0.01);肝功能异常(χ2=10.13,P<0.01)。具体结果见表图3。(1组为BMI≥24;2组为体重正常组)。
2.4影响肥胖的可能因素分析
通过现场咨询和电话回访的方式对超重及肥胖患者的生活规律及饮食习惯等情况进行汇总,因回访时有部分入选者无法取得联系,总共搜集男性86人,女性50人。其总结见表4。对各个因素男女之间比率进行χ2检验,压力大具有显著差异性(χ2=21.38,P<0.01);营养过剩(χ2=21.13,P<0.01);缺乏锻炼(χ2=14.62,P<0.01);遗传(χ2=0.11,P>0.05);熬夜(χ2=26.58,P<0.01)。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发生率较高,在不同年龄段超重与肥胖的发生率也有差别,这可能与男女之间不同的生活习惯、工作条件及体内激素分泌有关。我们通过超重、肥胖患者与体重正常人群的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超重、肥胖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肝功异常及肾功异常发生率均高于体重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影响因素方面,男性以压力大、营养过剩、熬夜等因素为主,女性则以缺乏锻炼较为多见。
3讨论
3.1超重与肥胖发生原因分析
因本研究收集肥胖患者较少,超重者较多,故把超重者也纳入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肥胖多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工作压力大:由于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的神经、不规律的饮食及长时间伏案工作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活动减少,使脂肪在体内过多堆积,形成肥胖。营养过剩: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肉类、脂类摄入量增加,加上平时应酬较多,使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缺乏锻炼:目前在职人员大多在办公室办公的较多,长期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少活动场所及活动时间;下班后应酬多、加班等占用了大量时间,使能量入大于出,过多能量转化为脂肪蓄积体内形成肥胖。熬夜:有研究发现,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腰围要比那些每晚睡9小时的人多出3厘米,BMI也越高。睡得少会产生过多的贪食素,从而刺激食欲,因此比起睡眠充足的人来说更容易肥胖。遗传:众所周知肥胖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本研究标本数量有限,仅有8例患者有遗传因素,但其同时有营养过剩、缺乏运动的情况,考虑其肥胖是遗传与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研究表明肥胖与高血压[9]、高脂血症[10]、糖尿病[11]、心血管疾病[12]、肾病[13]等有关。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3.2超重及肥胖的治疗
目前治疗肥胖病的方法有很多。药物、针灸、埋线、推拿等都可用于肥胖病的治疗。其治疗效果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另外市场上目前有一些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利拉鲁肽、阿卡波糖等具有一定的减重效果,但是肥胖患者尽量按医嘱使用,避免发生低血糖。
经过本研究收集的资料分析来看,目前超重者较多,占本研究课题的绝大部分。本研究因样本量较少,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收集到与肥胖有关的意识障碍、脑血管病变、骨关节受损等的病例。研究中没有考虑到既往病史等与肥胖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肝肾功能改变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进一步分析研究肥胖与各个并发症之间存在的关系及发病机理,为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更有利的依据!同时也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我国肥胖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管阳.肥胖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7):1038.
[2]Goumenos DS,Kawar B,EI Nahas M,et al.Early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kidney of people with morbid obesit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9,24(15):3732-3738.
[3]郭宝珠,李英,等.肥胖的危重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8):744.
[4]陈贻珊,张一民,孔振兴,等.肥胖对成年人心脏功能及运动变化特征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7,35(5):61-67.
[5]Eisenberg M L,Kim S,Chen Z,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le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on semen quality:data from the LIFE study[J].Hum Reprod,2015,30(2):493-494.
[6]Sermondade N,Faure C,Fezeu L,et al.BMI in relation to sperm count: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J].Hum Reprod Update,2013,19(3):221-231.
[7]Hajshafiha M,Ghareaghaji R,Salemi S,et al.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with some fertility markers among male partners of infertile couples[J].Int J Gen Med,2013,6:447-451.
[8]罗琳,廖欣,杨应乾,等.肥胖诱导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7):778-783.
[9]杨丽睿,张慧敏,等.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2):182-183.
[10]丁辉.肥胖与高血脂病关系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7(1):183.
[11]叶守姣,张硕,常柏,等.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55(37):41-42.
[12]Lyall DM,Celis-Morales C,Ward JA,et al.Association of bodymass index with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in the UK biobank:a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J].JAMA Cardiol,2017,2(8):882-889.
[13]史永红,吴广礼,王丽晖,等.肥胖相关性肾病流行病学现状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7):110-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