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1例(MDRO)尿路感染合并(DVT)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8 09:45: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总结1例宫颈癌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及发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通过采取标准的接获多重耐药菌报告处理流程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的有效措施,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李翠言.1例(MDRO)尿路感染合并(DVT)患者的临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327,329.

0引言

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临床中能够对三类或者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出抗药性的细菌,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后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病死率[1]。我院监测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DA);②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③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④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CRE);⑤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⑥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MDR/PDR-PA)。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MDRO)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隔离保护等措施。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多见于手术后、恶性肿瘤、长期卧床、高龄、易栓症人群中,静脉瘀滞、血液高凝、血管内膜损伤等均是导致(DVT)发病的诱因,在治疗中以恢复静脉血流顺畅、预防血栓的发展和脱落为基本原则,溶栓、抗凝、外科手术是常用治疗方法[2],采取正确有效及时的护理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3]。2019年5月,我院收治1例宫颈癌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及发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因“宫颈癌术后34天,小便失禁10天”于2019年5月27日收入院,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宫颈癌术后。既往2019年4月曾于我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腹主动脉旁、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青霉素、头孢药物过敏,患者院外5月14日拔除尿管后,小便淋漓不尽;5月17日出现小便失禁;5月27日收入院后给予导尿,患者尿液呈淡绿色,尿量约100mL,伴臭味。血常规示:白细胞9.92*109/L,尿液涂片检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尿常规示:白细胞19342.30个/ul;给予氨曲南q8h抗炎治疗;5月29日尿细菌培养:大肠埃希菌;6月1日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6月2日尿液涂片检菌:未见一般细菌。血常规:白细胞5.41*109/L,尿常规:白细胞62.00个/ul,停用氨曲南,给予膀胱冲洗;6月10日患者体温升高,最高达38.3度,尿液呈乳糜样,感染科会诊给予泰能q8h静滴;6月11日尿细菌培养多重耐药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氨曲南耐药,泰能敏感;6月18日下肢静脉B超:左侧髂外、股、腘静脉及部分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给予绝对卧床,患肢抬高、制动,禁止按摩、按压。拜瑞妥口服;6月24日尿细菌培养阴性,停泰能静滴,给予阿替米星q12h静滴;6月28日血常规:白细胞4.72*109/L,复查尿常规:白细胞38.20个/u,停阿替米星静滴;7月11日,患者无感染征象,体温正常。拔除尿管,尿量正常。左下肢无明显肿胀、疼痛;7月13日医嘱出院,继续口服拜瑞妥抗凝治疗。

2护理

2.1多重耐药菌的护理


2.1.1护理人员接到相关科室耐药菌电话通知,通知主管/值班医生,主管/值班医下达“床边隔离”(多重耐药菌)医嘱,在护士站白板进行登记,晨交班专项交班。

2.1.2在日常落实中做到

①通知责任护士床旁放置标识并向患者/陪护,交代注意事项。②床旁置专用手消液,所有接触人员做好手卫生(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的环境或物品后,如果手上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应进行手消毒。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清洁手套,摘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③床旁置专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和管理。④执行接触隔离措施:尽量选择单间隔离,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进行集中床旁隔离。避免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或远离集中隔离区)。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进行操作时应做好防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清洁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离开隔离房间或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洗手或手消毒。病人转出时,与转入科室交接并记录,病人进行各种检查(B超、放射检查等)给病人贴“耐药防护”标识。⑤物品消毒灭菌:患者使用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专用或一用一消毒。能浸泡的500mg/L有效氯的消毒剂消毒30分钟,不能浸泡的擦拭消毒。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每天清洁消毒2次,有明显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用后被服置桔红色塑料袋内。⑥通知保洁员,落实清洁消毒措施,周围环境(如床、床头桌)、消毒方法:一般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病房地面保持清洁,每天消毒2次,有明显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

2.1.3接到停床边隔离医嘱,解除隔离,做好终末处理。

2.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2.2.1观察要点


①注意患肢皮温血运及肿胀情况,对应用抗凝和溶栓治疗者,观察肿胀是否减轻。②观察有无胸闷憋气、咳嗽、胸痛、咯血、发绀等肺栓塞表现。③应用抗凝药物者注意有无出血倾向。④观察有无健侧肢体栓塞的表现。

2.2.2急性期护理

①绝对卧床2周,患肢宜置于高出心脏平面20~30cm位置,膝关节稍屈曲,以免压迫腘窝部。可缓解胀痛,促进血液循环,此期间可指导家属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如将手伸入患者的背部按摩患者的骶尾部、肩胛部等,必要时护士可以协助其按摩。②硫酸镁局部温湿敷,以止痛和促进炎症消退。③避免床上活动动作过大和用力排便以及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避免热敷,以免增加局部耗氧量,而加重病情。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侧枝循环。④若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应立即嘱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吸氧,配合医生抢救。⑤开始下床活动时,需穿合适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适当地压迫浅静脉,能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穿弹性袜时,应先躺下并抬高患肢后进行[4]。

2.2.3一般护理

①给予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低糖、多纤维素的饮食,避免服用酒精饮料、复合维生素及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抗凝效果。②指导患者每日行腹部环形按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免便秘时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③禁止吸烟,远离吸烟环境,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痉挛。④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⑤指导患者做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避免健侧血栓形成。

3讨论

综上所述,在应对(MDRO)感染的严峻威胁时,只有坚持以预防感染为中心,抗菌药物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两手抓两手硬,围绕感染源、感染途径与易感者三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关注多个细节并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5]。同样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其急性期内可同时并发肺栓塞,病死20%-30%,且慢性期患者会存在一定后遗症,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6]。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参考文献

[1]黄勋,邓子德,倪语星,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62-64.
[2]周健,刘忠达,林伟龙,等.髋关节置换术后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2):1106-1108.
[3]黄中武.运动疗法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2):2749-2751.
[4]王春梅.压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8(12):73-74.
[5]孟秀娟,吴安华.如何应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严峻挑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3):185-192.
[6]秦晓敏,李艳杰.神经外科手术35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3):484-4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7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