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西医目前多采用对症治疗,临床疗效一般,易反复发作,难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辨证论治,从整体观念着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FD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临床,该文就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情况做以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治疗;临床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周凯,王忠平,袁德培.浅谈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111-112.
0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1]是一组源自胃、十二指肠部位的上消化道症状群总称,以烧心、早饱、上腹疼痛、餐后饱胀等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D发病率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2]。现代医学对FD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晰,在治疗上没有特异的手段,主要是对症治疗,如促动力、抗酸或抑酸、根除Hp治疗、抗抑郁[3]等。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临床治疗难以做到个体化、个性化精细治疗。近年来,中医对本病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故本文参考了近五年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指导。
1中医药辩证论治FD
2017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4]认为本病病因在于外感、内伤、先天禀赋不足等,其病位在胃。其病理表现多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等实邪为标,基本病机是脾虚气滞,胃失和降。共识意见将FD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王学武、杨爱萍[5]将120例中医辩证属脾虚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60例予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68.3%(P<0.05)。吴青[6]将72例肝胃不和证F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后结果分析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P<0.05)。翟艳丽、黄福斌[7]按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将60例湿热中阻证FD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连朴饮口服,对照组予多潘立酮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P<0.01),提示连朴饮疗效优于多潘立酮。张勤敏[8]将64例脾胃虚寒证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理中丸口服配合艾灸中脘,对照组予静滴奥美拉唑针联合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后结果分析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斐[9]按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38例服用莫沙比利,治疗组39例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
FD由于临床表现多样,涉及多个脏腑,其病虚实夹杂,故以上五种辩证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证型。很多名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对本病又有不同分型及治疗方法。喻斌教授[10]认为FD的基本病机是气郁脾虚、肝脾失和,将气郁脾虚证作为FD的基础证型,以此为基础,辨为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脾胃气虚、脾胃虚寒、寒热错杂等证型,在治疗上多用柴胡疏肝散、四磨汤、柴芍六君子汤进行加减。李培教授[11]以气机升降立论,将FD分为虚实两端,认为实者以气滞为先,常兼夹痰湿、湿热、食积、瘀血、寒凝等;虚者以脾胃气虚、脾胃阳虚常见。实证在治疗上以行气为主,兼顾化痰祛湿、清热燥湿、消食化积、活血化瘀、温里散寒等法;虚证以补气温里为主。而临床上常虚实夹杂,治疗中注意攻补兼施,寒温并用。姜树民教授[12]认为FD以肝郁脾虚为病机核心,将其辨为: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肝郁阴虚证,肝郁脾虚证四种证型,治疗上以疏肝理气;顾护胃气;清温并用,虚实兼顾为特点。
中成药[13-16]如枳术宽中胶囊、三九胃泰颗粒、香砂平胃颗粒、胃苏颗粒、摩罗丹等。外治法如捏脊法、穴位埋线、耳穴埋豆、电针[17]等临床上亦有较多运用,且疗效满意。
2特殊人群的治疗情况
2.1小儿FD的治疗
小儿FD患者和老人FD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与成年人存在差异,故其治疗上亦各有侧重。宋铁玎教授[18]从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出发,认为儿童FD病位在脾胃,病因多涉及情志因素,临床以肝郁脾虚证候者多见,治疗以运脾助化,舒肝养心为主。邵征洋教授[19]认为小儿FD患者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运化失健,而饮食不节、情志不调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邵教授在治疗上消补兼施,以运脾开胃消积、疏肝行气为法,临证善用调中饮加减。中成药在治疗小儿FD时多有应用,如伍思琪[20]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10例,口服王氏保赤丸;对照组90例,口服化积口服液。治疗后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胡思源、陈馨雨[21]等采用计算机分层区组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240例受试者,分成试验组16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化食口服液模拟剂口服,试验组给予小儿化食口服液口服,2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该药对小儿积滞食积化热证的证候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
中医常用外治法[22]有小儿推拿、捏脊、穴位敷贴、艾灸·、热敏灸等。杨清显[23]将65例FD儿童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33例,药物组32例。推拿组选择补脾健胃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药物组口服健胃消食口服液;结果推拿组对于症状改善优于药物组。彭伟岚[24]将按标准纳入的65例小儿FD患儿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和药物组,穴位贴敷组33人采用穴位贴敷组中脘穴贴敷焦三仙粉药,药物组32人予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口服。结果分析显示焦三仙穴位贴敷治疗对中医证候的纠正程度优于药物治疗。
小儿由于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以及“纯阳之体,易于化热”,故治疗上多消食健运为主,常需兼顾疏肝行气及消积化热。
2.2老人FD的治疗
老人身体机能逐渐减退,五脏六腑趋于衰败,且老年人多经历较大的社会地位及家庭变化,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的影响较大。姜树娟、李林[25]认为老年人FD多为脾虚气滞,治疗宜升脾气、降胃气、益气血和消食化积相结合。他们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以扶脾理滞方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莫沙必利口服,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70.0%的有效率。张毅娜,苏玲玲[26]等通过总结老年人FD病因病机,提出脾胃本身虚弱,后又伤于饮食情志等因素为其病机关键,虚实夹杂为发病特点,初步提出治当“辛开苦降、调和脾胃为先,疏肝理气为要,兼以消食化瘀”。总体而言,老人生理上主要表现为脏器虚衰,脾胃失于运化;心理上又多有失落感,表现为肝气郁滞,气机阻滞,故治疗上在健运脾胃时亦常需兼顾疏肝解郁。
3结语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对本病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西药尚无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且有易反复发作的缺点。近年来中医药对FD实验研究、临床治疗及疗效机理探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且对于本病的辨证分型有了初步的共识意见,对临床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现代社会,环境与工作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功能性疾病发病率节节攀升,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正日益受到重视。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更有利于对本病的治疗,使之逐渐成为中医的优势病种之一。中医因人制宜的治疗法则,很好的体现了现代医学个体化、精细化的要求。但中医药在治疗FD方面也还存在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目前辨证分型尚不能完全统一,目前对于本病辩证分型的共识尚不能完全概括所有证型;目前对本病疗效尚缺乏客观标准,难于作横向比较;中医药的运用没有固定标准,比较依赖医者的临床经验,对于一些难治性病例的治疗经验难以普及;中药汤剂口感多不佳,导致部分患者依从性差。因此,今后我们应严格科研设计,使临床经验数据化、理论化;广泛利用现代科学的科研成果,将中医脾胃理论与现代医学机制紧密结合,并积极尝试中医药剂型的改进与量化,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疗FD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万桂,林惠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2):150-153.
[2]张东强,郭艳芳,马素丹.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现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200-201.
[3]李军祥,陈誩,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2):889-894.
[4]张声生,赵鲁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6):269-272.
[5]王学武,杨爱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6):830-833.
[6]吴青.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2):104-105.
[7]翟艳丽,黄福斌.连朴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湿热中阻证3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5):346-347.
[8]张勤敏.口服理中丸联合艾灸中脘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23-25.
[9]刘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0)):55-57.
[10]郭曼丽.喻斌教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治特点及用药规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
[11]李天赐.李培教授从气机升降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12]金德贤.姜树民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选萃[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
[13]曹慧娟,杨昆豫,计洋洋.香砂平胃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6):171-172.
[14]丁紫薇.摩罗丹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09):129-131.
[15]汪章平.胃苏颗粒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型的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
[16]张震.三九胃泰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17]黄蜜,丁晓华,徐小艳,等.针灸推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1):89-92.
[18]刘哲宇.宋铁玎教授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撷英[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19]唐莉.邵征洋教授运用调中饮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18,14(03):17-18.
[20]伍思琪.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110例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2018,39(13):15-17.
[21]胡思源,陈馨雨,丁樱,等.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积滞食积化热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8,14(06):29-34.
[22]张琳,赵煜,张书红.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9,17(1):26-27.
[23]杨清显.小儿推拿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24]彭伟岚.焦三仙贴敷中脘穴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
[25]姜树娟,李林.扶脾理滞方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4):47-48.
[26]张毅娜,苏玲玲,周文博.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理及中医治疗[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2):85-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