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5 15:55: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导致的一种高死亡率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疾病初期全身症状和局部的表现常不一样,该病发展迅速,延迟诊断与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该病的治疗目前以手术为主,早期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创面,大剂量广谱使用抗生素,后期配合中医药治疗是目前常用临床处理方法。本文就近5年来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研究进展;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梅先水,王建民.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116-117.

0引言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危急、临床极其少见的爆发性软组织化脓性疾病,主要侵袭肛门周围、外生殖器以及会阴部位较为疏松的皮下组织和筋膜,颈咽部偶有发生[1],并不积累周围的肌肉组织[2],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倘若发病未及时予以有效的措施,大量毒素经过血液循环系统被广泛的吸收,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多个器官衰竭,威胁生命健康。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肛肠外科危急重症之一。本文从发病机制、检查手段、治疗方法等方面对近5年来临床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概况总数如下。

1发病机理

本病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无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是不明原因的感染,多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泌尿生殖区感染以及皮肤的损伤,常常在各种易感因素的诱导爆发,有学者[3]认为糖尿病是该病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血糖指数与感染程度成正相关;肛周脓肿亦是较为常见的诱因之一[4]。皮下产生炎症反应会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5]。

2临床表现

2.1临床症状


早期无明显的特征性,初起多为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泛红,肿痛范围会迅速扩大,疼痛剧烈,紧接着出现寒战、高热,局部皮肤出现僵硬感,逐渐坏死、液化,流出“洗肉水”样脓液。个别患者还会出现神志症状,甚至出现低蛋白血症、脓毒血症、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6]。

2.2专科检查

肛外观可见肛缘有肿块或者硬结,其范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扩大,扩散至肛周。早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红、肿、热、痛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病变范围迅速向四周蔓延,累及会阴、阴囊,甚至腹部和双下肢,后期可见病变区域皮肤张力增大,出现水肿,水疱,皮肤坏死,水泡溃破后,溢出腥臭味的脓液。病变部位皮肤温度升高,触痛呈阳性且明显,有明显的波动感,皮下有捻发音[7]。镜检:因疼痛拒检。

2.3辅助检查

在病程中,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患者感染的程度息息相关,一般会升高[8]。X线下可见皮下气体影;B超可见肛周大面积脓肿,不均匀低回声团,内可见强气体回声;CT和MRI提示不对称的筋膜增厚,局部可见气体。病理学检查:皮下软组织和筋膜坏死,伴血管扩张,内有淤血残留[9-10]。

3全身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不外乎于全身性的药物应用和局部处理两方面,全身治疗涵盖了抗生素的综合运用、对症支持治疗等。

3.1抗生素治疗

在致病菌类型和药敏情况尚未确定前,不能坐以待毙,切勿因为等待检查结果而延误病情。疾病的早期需要及时大分量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期根据药敏结果更改敏感的药物。鲁丹等[11]认为,在致病菌未明确时,应该大量使用青霉素、氨基苷类抗生素或三、四代头孢菌素联合甲硝唑控制感染。胡捷等[12]认为,早期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钠,结合奥硝唑静脉滴注疗效尚可。有学者[13]提出,术前联合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奥硝唑抗感染。赵辉等[14]认为,可以使用比阿培南和奥硝唑联合抗菌。

3.2综合治疗

王大全等[15]提出,坏死性筋膜炎是危急重症,需要密切关注术后的器官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时补充营养,嘱托患者高蛋白高能量营养饮食,有需时予以肠外营养。于伟刚等[16]认为,在控制感染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补充足量的液体,调控水电解质平衡。有学者[17]提出,术后嘱托患者禁食,创面渗出较多,应该输入白蛋白、血浆、脂肪乳、氨基酸、能量药物等维持白蛋白水平。陈卫东等[18]认为,糖尿病患者预后好坏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水平,若血糖过高,可予胰岛素皮下或静脉注射,也可以在腹部埋植血糖泵。

3.3高压氧

高压氧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在现代医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治疗坏死性筋膜炎方面,高压氧能协同抗生素抑菌、杀菌,还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提高白细胞的杀伤力,促进伤口愈合,是治疗的关键[19-20]。

\

 
4局部治疗

4.1局部清创


病情一旦确认,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有文献指出[21],在脓肿的最高点或者波动最明显处切开,排出脓液,剥除坏死的筋膜。延长切口彻底切除坏死组织,深达各个肌间隙,用橡皮管挂线引流,术后用过氧化氢、甲硝唑、盐水混合冲洗2-3次/天。宋顺心等[22]认为,切口的大小随炎症范围改变,一般超过该范围2cm,多个点广泛切开到固有筋膜层,使用整束7号线对口引流。张志云等[23]认为,采用开窗留桥对口引流,用胶管在肛周协助引流,有较好的效果。多个切口、虚挂线联合置管引流是有效的方法[24]。

4.2创面处理

学者[25-26]提出,康复新液在术后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疗效显著。有文献报道[27-28],复方黄柏液冲洗创面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王乐炜等[29]认为,术后配合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复方黄柏液,能够减轻疼痛和水肿,减少发热的频次,加速愈合,是值得提倡的。付焱等[30]提倡使用改良负压引流术,该辅助治疗操作简单、痛苦小、方便、费用低。

5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本病诊治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周青等[31]认为本病是因为热毒蕴结于皮肤肌腠,内陷脏腑、营血。有学者[32]提出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法治疗。袁以洋等[33]将本病分成3个证型,初起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益清热解毒兼凉血,予以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创面溃破,肉芽淡红,为气阴不足,予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煎服;后期患者热退,辨为气血两虚证,当以十全大补汤服用。杨云等[34]提出,中期法当滋阴凉血,予以凉血地黄汤。罗超兰等[35]认为患者术后服用仙方活命饮效果客观。

\

 
有学者[36-38]密切观察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认为中药内服结合外用功效切确。薄灵芳等[39]提倡采取辩证实施病人的护理,较常规护理更有优势,有利于患者恢复。

6问题与展望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的重症、爆发性、感染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病因素为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感染,以肛周和会阴三角区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溃烂、坏死为特征,感染可经会阴浅筋膜延伸至腹壁,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治疗原则为积极早期彻底清创,足量广谱抗生素抗炎,术后局部创面换药联合治疗,其中是否及时广泛清创引流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同时尽早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术后可根据脓液和血液培养结果及时调整用药。一旦感染控制,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应停用抗生素,以防二重感染的发生。手术的原则是完全切开、充分引流。术中要充分敞开切口,彻底清除腐败坏死组织,用稀释的双氧水和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创面。但术中大面积清创,术后瘢痕增生严重,甚至许多患者由于瘢痕增生,创面久久不能愈合,这些都迫切需要外科多学科协作联合解决以及寻求更好的促进愈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常树勋,张红军,王晓鹏,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治[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193+195.
[2]李春雨,汪建平.肛肠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47.
[3]张晓飞.糖尿病合并肛周坏死性筋膜炎8例临床诊治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21(02):145-146.
[4]张兵,饶佳,吴涛,等.肛周脓肿继发坏死性筋膜炎诊治体会[J].四川医学,2014,35(10):1348-1349.
[5]余斌.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诊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3):31-32.
[6]李春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The Coloproctology Society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甘肃省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The Coloproctology Society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甘肃省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5:4.
[7]李梅岭,何洪芹,张秀艳.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8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8,17(03):300-302.
[8]周阿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0例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01):35-36.
[9]路瑶,李春雨,袁鹏,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22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08):1016-1018.
[10]贡钰霞,周在龙,李国年.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2例诊治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2(11):1370-1371.
[11]鲁丹,史季,孙洪霞.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2):33-34.
[12]胡捷,钟霞,董勇云.肛周坏死性筋膜炎误诊三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02):15-19.
[13]高申旺,石荣,王湟滨.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6例诊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08):65-67.
[14]赵辉,沈晓明.重症肛周坏死性筋膜炎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03):299-301.
[15]王大全,张瑞军,林家嘉,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6例诊治体会[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01):29-31.
[16]于伟刚,王竞,张清月,等.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体会[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4):4292-4293.
[17]刘歆,张晓飞,王莹,等.肛周脓肿继发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03):435-436.
[18]陈卫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坏死性筋膜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国肛肠病诊疗集萃[C].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3.
[19]郑娇,樊志敏.高压氧结合外科成功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1例[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10):816-817.
[20]陈瑞超,刘畅.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经验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3):103-104+106.
[21]杨增强,高峰,任彦武.肛源性急性坏死性筋膜炎5例治疗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05):318-319.
[22]宋顺心,唐清珠,罗宏标.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外科清创与引流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9):49-50.
[23]张志云,王晓岚,杨文治,等.肛周脓肿继发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08):40-41.
[24]戴永进,韦平,王玉瑶.多切口、虚挂线配合置管引流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及病例复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3):228.
[25]张智航,徐孟,郭旭.康复新液联合双氧水促进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4):116-117.
[26]金学林,焦战,张文俊,等.康复新液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129-131.
[27]张春霞,李云龙,乔鲁冀,等.复方黄柏液创面灌洗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3):1372-1374.
[28]王辉,曲建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复方黄柏液创面灌洗促进创面愈合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07):844-845.
[29]王乐炜,赵凤芹,韩丽,等.双氧水和复方黄柏液交替冲洗促进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创面愈合作用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06):1154-1157.
[30]付焱,王自兵,张冰,等.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9,8(01):54-57.
[31]周青,徐超,张丹,等.陈玉根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中医病名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08):1022-1024.
[32]周鹏飞,刘佃温,刘翔,等.基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理论探讨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04):651-653.
[33]袁以洋,王景祥,梁勋,等.中药联合VSD治疗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2):1770-1771.
[34]杨云,金礼,马波,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20例治疗体会[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07):660-662.
[35]罗超兰,胡正昌,杨向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2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04):390.
[36]谷丰.透脓托毒饮联合手术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4):668-670.
[37]苗大兴,侯中博.王不留行散冲洗用于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治疗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05):75-77.
[38]吴小云,许圳鹏,蔡而玮.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验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09):40-41.
[39]薄灵芳,许建成,冯江雪,等.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辨证施护28例临床观察[J].名医,2018(09):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5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