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探讨ICU清醒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选择ICU的危重症患者25例,分为4期,对临床表现、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ICU清醒危重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关键词:ICU;清醒患者;心理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张莹慧.ICU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80,295.
0引言
ICU就是重症监护病房,无家属陪护、病情危急随时需要抢救支持的环境。ICU患者的精神、心理及生理均受到严重创伤,且病情危重及病死率高,对于清醒状态的患者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噪声、陌生器械、持续照明、身体约束及机械通气等,因此心理极为脆弱[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认识,对医院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1临床资料
选择本科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入住1~15 d的25例清醒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耐药菌患者4例,脑出血患者2例,麻醉复苏患者10例,呼吸疾病的2例,消化疾病的3例,心脏疾病的2例,胆道疾病2例。
2心理护理分析
2.1冲突期异常的心理护理
2.1.1临床表现
不说话,假装听不到,对护理操作不配合。
2.1.2产生原因
ICU病房不许家属陪护,患者在疾病的痛苦上生活无法自理,活动受限,隐私被暴露等。极需要家属的关心照顾,心理孤单、恐惧;ICU护士工作量大,重点在急危重患者身上,无法完全了解清醒患者需要什么样的护理。
2.1.3心理护理
针对该类心理问题,目前主要方法是学会换位思考。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理解患者,并帮助患者,以最大的热情、爱心和同情心去帮助他。护理操作时态度严谨,要做到尊重患者、优化接班、使用柔和亲切的语调,避免护理行为不当而造成患者的情绪受到不良刺激,让患者能够信任医务人员及配合ICU治疗,主动询问患者有何需要,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并开导患者分散不良的心理情绪,可以采用音乐疗法分散不良情绪。
2.2应对期异常心理的心理护理
2.2.1临床表现
经常呼喊医护人员,提供假象主诉。
2.2.2产生原因
由于ICU病房的特殊性,对患者造成视觉和听觉的超负荷作用,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抢救车、微量泵等对患者造成压力和刺激,昼夜不灭的灯光使患者的视觉超负荷。仪器运行的声音、氧化湿化瓶水的声音、呼吸机运转的声音、治疗车碰撞声等使患者听觉超负荷。另一方面ICU特殊的治疗和护理,各种刺激的存在,如氧气吸入、反复的动脉采血、胃肠减压、输血、导尿等均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
2.2.3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护理人员做好解释工作。主动与患者交流,及时向患者说明诊疗过程及目的,使患者了解诊疗过程及目的,减少猜测和担心。在各项操作、检查、交接班前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取得理解和配合。操作时注意遮挡,保护患者的隐私[2];同时传达其亲友家属的问候,增加心理支持,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从而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尽量为患者保持清洁、干爽的病房环境,防止灯光直射患者眼睛,同时还可在室内摆放部分挂画,营造温馨感。
2.3失控期异常心理的心理护理
2.3.1临床表现
骂人说脏话,扔东西。
2.3.2产生原因
清醒患者入住ICU病房身体各方面需要重点监护,身体依然处于危险状态。每天看到各种危重的患者、抢救患者、放弃患者,加上身体无法自理,极易产生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若患者2~5 d仍然不能得到良好的睡眠,则会发生不良精神症状,如产生错觉、多疑、焦虑等精神障碍。研究显示,良好的睡眠质量,可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帮助患者创口愈合,增强患者生理功能[3]。
2.3.3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说话声音要小,尽可能减小医疗仪器发出的声音,进出病房步伐要轻,对于条件允许的患者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生活。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在病房适当的位置悬挂时钟,令患者有时间概念。提高患者不良因素的耐受性,多鼓励患者。可以向患者介绍其他与疾病相符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4恢复期异常心理的心理护理
2.4.1临床表现
担心预后,想放弃治疗。
2.4.2产生原因
该阶段主要是因为患者在ICU得到全面的照顾,熟悉和习惯ICU的环境、治疗护理,担心离开ICU病情复发,希望得到更全面的照顾,不愿意离开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对ICU产生依赖心理,对住院后治疗或终止治疗缺乏信心。
2.4.3心理护理
应重视即将转出监护室病房患者的心理护理,提早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给予即将转出ICU的患者足够的心理准备。与病区护士做好沟通,与患者家属沟通,通过与家属沟通及了解家庭情况,成员关系,做好疏导工作,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3结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起重要作用,为不断提升ICU监护室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根据自身经验,针对性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现况及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和护理,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在护理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隐私保护。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重视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丹,孙运波,姜文彬,等.ICU医护人员对疼痛、躁动和谵妄管理循证知识的认知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1):780-782
[2]刘建秀,郭莹,顾芳芳,等.ICU清醒患者的预见性心理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4,27(8):118-119.
[3]祝丽珍,李冬芬,李施敏,等.成人ICU清醒患者护理需求的访谈式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8-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