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HP感染与冠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相关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03 17:10: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202例冠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74例非冠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HP检测。对比两组HP感染率、研究组HP感染阴性与阴性患者的生化指标(血肌酐、缺血修饰性蛋白、脂蛋白a、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胆碱酯酶、胆固醇)。结果研究组HP感染率(43.56%)高于对照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P感染阳性患者血肌酐高于阴性患者,脂蛋白a、缺血修饰性蛋白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粥样硬化与HP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冠脉粥样硬化;HP感染;相关性

本文引用格式:黄小华,夏宇航,王小英,等.HP感染与冠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157,160.

0引言

冠脉粥样硬化为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类型,近年来,临床在积极干预冠脉粥样硬化已知危险因素后,其发生率及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仍在逐年升高,并趋向年轻化,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明确冠冠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有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相关性,也有学者得到两者无相关性的结论[2]。本研究通过比较冠脉粥样硬化组及对照组HP感染情况,了解HP感染与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比较冠脉粥样硬化组中HP阳性组及阴性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冠脉粥样硬化与HP感染相关性以及可能作用机制,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202例冠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均符合《内科学》[3]中冠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并经CAG或PCI术后或CTA明确诊断,其中男130例,女72例;年龄45~82岁,平均(63.33±8.85)岁。另选同期74例非冠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男45例,女29例;年龄44~82岁,平均(62.76±9.13)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1.2检测方法

1.2.1HP感染检测


所有患者均已行幽门螺杆菌13C或14C检测,14C检测仪器及试剂均由养和医疗制药有限公司提供,DPM值>149为HP阳性,≤99为HP阴性;13C检测仪器及试剂均由北京勃然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纯度99%,DOB<4.0为阴性,≥4.0为阳性。操作程序均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1.2.2生化指标检测

血肌酐、缺血修饰性蛋白、脂蛋白a、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胆碱酯酶、胆固醇等均由相关检验科室严格按照标准要求采血进行测定,相关检测仪器及试剂均按医院规定进行统一采购。

1.3观察指标

(1)两组HP感染率。(2)研究组HP感染阴性与阴性患者的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缺血修饰性蛋白、脂蛋白a、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胆碱酯酶、胆固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P感染率


研究组HP感染率(43.56%)较对照组(29.7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研究组HP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生化指标

研究组HP感染阳性患者血肌酐较阴性患者高,脂蛋白a、缺血修饰性蛋白较阴性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胆碱酯酶、胆固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冠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冠状动脉上的动脉粥样硬化,常伴发冠状动脉痉挛,可使原有的管腔狭窄程度加剧,甚至导致供血的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脏病变(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者可诱发心源性猝死[4]。近年来,冠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逐年递增并有年轻化趋势,如不加以积极防治,终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临床普遍认为,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始终,与斑块稳定性及破裂脱落密切相关。而某些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可能是启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HP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HP感染率(43.56%)高于对照组(29.73%),且研究组HP感染阳性患者血肌酐高于阴性患者,脂蛋白a、缺血修饰性蛋白低于阴性患者(P<0.05)。表明冠脉粥样硬化与HP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综上,冠脉粥样硬化与HP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结果尚不能明确HP感染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可为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相信随着实验技术方法的改进及医学研究思路的拓宽及深入,终将阐明HP感染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具体相关性及作用机制,为冠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丽,张保朝,王璐,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A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3):2928-2931.
[2]宋增新.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5):152-154.
[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0-227.
[4]李嫚,刘洁云,秦雷.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胃泌素、脂代谢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3):124-125.
[5]赵红,楚叶萌,王苏平,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6):620-6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4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