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儿均采用蓝光治疗并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80例患儿中有61例患儿痊愈(76.25%)、14例患儿病情好转(17.50%)、5例患儿病情无明显变化(6.25%);有1例患儿出现腹泻反应、2例患儿有发热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7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蓝光治疗的护理效果明显,能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护理体会
本文引用格式:周贵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80例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264-265.
0引言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早期容易患的一种疾病,主要原因是新生儿早期体内胆红素积累导致各个器官或者皮肤出现黄染,增高的主要是未结合的胆红素。根据新生儿是否足月,病症的判定标准也不同。一般标准:早产儿血总胆红素水平在256.5µmol/L以上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血总胆红素水平在205.2µmol/L以上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1]。当体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在342µmol/L以上时以及引起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的神经中枢系统造成损伤,严重时会危及患儿生命[2]。本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方式主要为蓝光治疗,但是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腹泻、发热、核黄素缺乏、皮疹以及低血钙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将80例接受蓝光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过程中的体会介绍分析如下,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其中男性患儿49例,女性患儿31例;出生天数(9.36±1.43)d;其中足月儿52例,早产儿28例;发病时间:出生后24h内发病15例;出生后2-4d发病34例;出生后5-10d发病31例;发病原因:感染因素43例,围产因素21例,母乳性黄疸9例,溶血因素5例,代谢性疾病2例;胆红素平均水平在(245.31±20.18)µmol/L;所有患儿的肝功能均正常,症状表现为巩膜和皮肤黏膜黄染。
1.2方法
治疗前护理内容:(1)环境护理。将室温控制在26℃-28℃,湿度控制在60%左右,将暖箱的温度调至婴儿舒适的温度,并垫好柔软的海绵垫,将蓝光灯管和反射板擦拭干净并时刻保持洁净;(2)婴儿护理:将患儿衣服全部脱下,暴露全身皮肤;给患儿进行皮肤清洁,擦干其身上的汗渍,不要在患儿皮肤上涂抹油类或者爽身粉等物质;给患儿戴上眼罩并用长条尿裤完全遮挡患儿会阴部;必要时用脚套包裹住患儿双脚。(3)了解患儿的体重、日龄、病因、病情严重度、血清胆红素以及具体诊断内容,预估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治疗中护理内容:(1)将患儿放入光疗箱中心位置,皮肤完全暴露,以便获得最佳光照;蓝光灯与患儿的皮肤距离应该在40cm左右。(2)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光疗箱温度控制在31℃左右,当光疗箱温度过高时需要将周围的有机玻璃门适当打开两扇散热或者使用风扇散热;当光疗箱温度过低时也需要调节;每2h测量1次患儿体温,使其体温保持在37℃左右;光疗箱内的湿度需要控制在60%左右,因为湿度太低会影响患儿皮肤表层水分的蒸发,影响其体温调节;可以用湿毛巾擦拭光疗箱玻璃或者在光疗箱内放置湿毛巾来调节空气湿度。(3)每4h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1次监测。当患儿体温过高时需要进行适当的降温处理;可以适当地更换体位,但是不能影响光照效果;让患儿全身都能得到照射,避免局部区域受压过久造成血液循环障碍。(4)给患儿提供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在光照治疗阶段,患儿体内水分和营养消耗增加;另外患儿容易出汗、哭闹、呕吐,水分和营养流失速度更快。(5)观察并记录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患儿是否有腹泻、发热、核黄素缺乏、皮疹以及低血钙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现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注意给患儿及时更换尿布,清理皮肤分泌物,防止大小便、汗渍和呕吐物影响治疗效果;密切关注患儿的皮肤颜色变化、巩膜颜色变化和精神状态;发现患儿出现核黄疸症状时,停止治疗并及时予以处理。
治疗后护理内容:(1)关掉蓝光灯,摘掉眼罩,检查患儿眼睛是否有感染情况;观察黄疸是否消退和消退程度;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是否发生感染。(2)患儿出箱后要保温,继续保持体温不变。(3)对光疗箱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选择含氯消毒液,消毒后需要用清水再次擦拭,放置好以便下次使用。(4)密切观察患儿的吃奶情况、大小便情况、精神状态以及黄疸消退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出院前指导:嘱咐患儿家属时刻关注患儿的黄染情况,并进行定期回访。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患儿出院前皮肤黄染完全消退,且大小便正常,胆红素浓度低于90µmol/L则表示痊愈;患儿出院前皮肤黄染大部分消退,且大小便基本恢复正常,胆红素浓度下降至110µmol/L则表示有效;患儿病情无明显改善则表示无效。(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是否有腹泻、发热、核黄素缺乏、皮疹以及低血钙情况。
2结果
2.1护理效果
在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有61例患儿痊愈(76.25%)、14例患儿病情好转(17.50%)、5例患儿病情无明显变化(6.25%),护理有效率为93.75%。
2.2不良反应情况
在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仅有1例患儿出现腹泻反应,2例患儿有发热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75%。
3讨论
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蓝光治疗,该治疗方式操作简单,且不会对患儿造成太大的身体负担,同时能有效地降低患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水平,因此被广泛应用[3]。蓝光治疗仪器正确使用方式、性能完善程度以及有效的护理手段都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大部分学者提出,必须优化临床护理才能保障蓝光治疗黄疸的效果最佳,同时可以降低蓝光治疗对患儿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4,5]。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和对资料的分析,有以下体会:(1)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有治疗、护理以及患儿的机体修复、正常生理状态,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避免患儿因缺水而导致发热、酸中毒和低钙抽搐等问题。(2)治疗期间需要时刻观察患儿的状态,是否哭闹,及时清理汗渍和大小便,观察黄疸的消退情况;严格控制光疗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或报告医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率[6]。(3)当患儿病情好转后也应该通过用经皮测黄疸仪对其再次检测,毕竟通过电子设备检查比肉眼观察的准确率更高。当患儿再次出现黄疸复发或者皮肤黄染问题时,及时给予其蓝光治疗[7]。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蓝光治疗时,护理人员对其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更好地体现出改善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浓度水平,能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见,蓝光治疗搭配有效的护理能极大地提高治愈率和安全性[8]。
参考文献
[1]王存华,孙淑香.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43-44.
[2]黄菊兰.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0):178-179.
[3]任芳.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354-354.
[4]闫春.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的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5,2(7):134-135.
[5]李秀娟.茵栀黄注射液与间歇蓝光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3):11-13.
[6]孔晓芬.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3):285-286.
[7]戚玉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6,6(19):286-287.
[8]何桂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蓝光治疗与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4):206-2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