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2月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文献发表年度、期刊、地区、文献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641篇,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广东、山东、河南等5个地区发文最多,共发文281篇(43.84%);文献类型以非实验性和实验性研究为主,共528篇(82.37%);文献研究对象以肿瘤患者最多;研究内容主要以干预措施和相关因素研究为主;147篇文献得到基金资助。结论我国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尚存在一些发展空间。
关键词: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文献分析;文献计量学
本文引用格式:陈小知,江子芳.我国疾病不确定感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9-10,24.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Uncertainty in Illness in China
CHEN Xiao-zhi,JIANG Zi-fang△
(Institute of Cancer and Basic Medical Colleg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nc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Department of Breast Medical Oncology,Zhejiang Cancer Hospital,Hangzhou,Zhejiang)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uncertainty in illness among patients in China,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Methods We searched the literatures of illness that were published from their inception to December 2017 of the datebase of CNKI,Wanfang Datebase and CBMdisc,the annual distribution,journal distribution,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literature type were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 641 articles were included and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 tended to be increasing as whole;The regions including Guangdong,Shandong and Henan published 281 papers(43.84%);The types of literature were mainly non-experiment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with total 528 papers(82.37%);The majority of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cancer patients in the study;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tudy wer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related factors and 147 studies were sponsored by funds.Conclusion Researches on uncertainty in illness of China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than before,but there also has some development space in research methods,contents and fields.
KEY WORDS:Uncertainty in illness;Nursing;Literature analysis;Bibliometrics
0引言
美国护理专家Mishel于1988年提出“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指缺乏判断与疾病相关事物的能力,属于认知范畴。疾病的产生常伴随着不确定感,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应对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患者的整体预后和生存质量。2001年我国陈先华首次开展了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研究,随后大量的护理研究对疾病不确定感进行探讨。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和数学相关的计量方法,研究文献信息分布的结构、数量及变化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主要用于评价期刊质量及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疾病不确定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我国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推进疾病不确定感在我国护理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本研究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策略:在“主题词”字段和“关键词”字段分别以“疾病不确定感”或含“不确定感”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7年12月。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文献所研究内容与“疾病不确定感”主题相关;②期刊论文;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7年12月。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会议论文;③报刊、短篇报道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3文献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将查询到的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文献导入Note Express 3.2软件中,进行去重和分类,并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从文题、发表年份、期刊分布、发文地区、研究类型、研究内容、基金资助情况等方面进行资料和信息提取,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部分数据特征进行手工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文献计量及年度分布
建库至2017年,三个数据库共检索到国内疾病不确定感相关的文献1753篇,剔除重复、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641篇,其中包括学位论文70篇和期刊论文571篇。具体筛选流程见图1。首篇文章由大陆学者陈先华和泰国清迈护理学院合作发表于2001年,2003年孙红提出疾病不确定感新课题,2004年1篇,2005年2篇,2006年为8篇,到2007年发文量快速增加,以后基本呈均衡上升趋势,近10年文献总量及年度分布见图2。
2.2期刊分布
641篇文献中,70篇为学位论文,571篇文献共发表在142种期刊上,平均发文量为4.02篇,按照期刊的载文量进行排序,发文前10位的期刊共载文207篇,占文献总数的36.25%。见表1。
2.3文献地域分布
按照第一作者所在地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641篇文献分布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文量5篇及以上的有21个省、市、自治区,共发文542篇,占到总发文量的84.56%。按照地区发文量进行排序统计,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广东省(82篇,12.79%)、山东省(59篇,9.20%)、河南省(49篇,7.64%)、江苏省(46篇,7.18%)、浙江省(45篇,7.02%),共发文281篇,占文献量的43.84%,由此可以看出这5个省市为疾病不确定感文献分布的核心地域。
2.4文献类型
将641篇文献分为实验性研究、综述、质性研究等5个类型,其中以非实验性研究为主,共384篇(59.91%),实验性研究144篇(22.46%),类实验性研究78篇(12.17%),综述30篇(4.68%),质性研究5篇(0.78%)。
2.5研究对象
641篇文献中,研究对象以肿瘤患者最多(186篇),其中又以乳腺癌患者居多(65篇),另外还包括消化道肿瘤和妇科肿瘤、肺癌、肝癌等;关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的文献74篇,主要关于ICU患者家属、肿瘤患者家属、患儿家属等;另外在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中研究较多。
2.6研究内容
文献的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学科的发展方向。641篇文献253篇探讨干预措施对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影响,如信息支持[1]、正念减压疗法[2]、认知行为干预[3]等,从根本上改变了患者对负性事件的看法,疾病不确定感水平降低;关于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有333篇,疾病不确定感相关影响因素共计376个,其中排序前10位的影响因素见表2;30篇综述,4篇理论应用、8篇量表的汉化或信效度检验,5篇模型构建,5篇质性研究了解患者的患病体验,3篇概念分析。
2.7基金支持情况
641篇文献中,147篇文献有基金支持,占文献总量的22.93%,其中21篇文献有2个基金项目支持,此外,11篇文献受到国家基金资助,92篇为省、市级基金资助,23篇为院校级基金资助。
3讨论
3.1疾病不确定感相关研究得到关注
一个学科的成长进程与该学科文献的数量构成密切相关,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由研究论文的数量反映出来[4]。通过对文献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研究逐渐增多,究其原因,疾病不确定感是不能根除且处于变动中的一种经验体会,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应对和管理疾病不确定感。正如李娜等人[5]认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增加患者的信息来源并使患者有效利用信息。
3.2疾病不确定感相关文献类型有待丰富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中,量性研究居多,其中又以非实验研究最多,主要是对现状的调查分析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多项研究证实疾病不确定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状况[6]、患者的文化程度[7]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等[8],但目前这些影响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疾病不确定感RCT研究的质量,为循证护理提供更好的证据,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疾病不确定感相关研究领域广泛,但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从文献的研究领域可以看出,肿瘤及慢性病患者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随着研究对象的不断深入,患者家属及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9,10]。我国护理科研人员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同时,应注重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探索出针对我国患者的规范化干预模式。
3.4基金资助力度有待加强
文献质量反映该学科的研究深度,基金论文作为衡量科研的客观标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11,12]。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护理事业的扶持力度,护理研究者也应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基金申请意识,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3.5研究群体初见雏形,但仍需加强人才建设
发文量前5位的期刊《护理研究》、《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学报》可被看做疾病不确定感的核心期刊,但每种期刊的载文量均未超过文献总量的10%,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4小结
临床护士应实施系统化、规范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不确定感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虽应对疾病不确定感的措施很多,但其有效性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和阐明。
参考文献
[1]李文琴.信息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不确定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44-46.
[2]董春凤,王艾英,张冬梅,等.正念减压训练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过渡期焦虑患者认知偏向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38(23):3697-3700.
[3]李浩宇,黄燕林,黄柳,等.认知行为干预对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7,17(2):29-34.
[4]李玉,张丽敏.系统性沟通对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2):18-22.
[5]李娜,关红.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34-37.
[6]秦秀宝,丁淑贞,崔丽艳,等.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5):341-343.
[7]陈雅琼.宫颈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17,17(6):40-42.
[8]陈璐,曹小萍,罗艺,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7,16(1):7-10.
[9]王振玲,纪代红,陈丽霞,等.甲状腺癌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7,15(7):772-774.
[10]曲丹,吴筱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母亲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8):4074-4076.
[11]牟燕,许海云,王敏,等.卫生政策与管理领域2005-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及研究趋势[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9):17-26.
[12]庞亚娟,周兰姝.基于CBM我国护理胜任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6):96-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