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30 16:06: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采用择期定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介入治疗后给予氯比格雷,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针对选择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以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用价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本文引用格式:田智云,王帅.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154+157.

0引言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出现血栓以及血管痉挛现象,疾病类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措施是此类疾病的主要方式,但是在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措施,其中比较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为替格瑞洛以及氯吡格雷,在预防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血栓事件具有积极效果,本文研究针对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取择期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②患者不存在意识昏迷、认知与沟通障碍情况;
③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知情,且由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5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其中对照组年龄平均为(67.32±4.15)岁,男、女性比例为319例、181例;观察组年龄平均为(67.41±3.77)岁,男、女性比例为311例、189例,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两种患者均采取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应用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危险因素控制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以后采取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进行治疗,首次用药剂量为180 mg,维持剂量为90 mg,每天2次,治疗时间为一个月。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首次用药剂量为300 mg,维持剂量控制在75 mg之内,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一个月,两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均服用阿司匹林,首次用药剂量为每天300 mg,维持剂量为每天100 mg[1]。
\
1.3观察指标。评价患者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治疗后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表现为完全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为患者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和治疗前先比较明显好转;无效:患者上述情况均未达到甚至出现加重现象[2-3]。

1.4统计学处理。引用软件SPSS 22.0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为84.0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心源性死亡、卒中事件,出现呼吸困难4例,出血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8/500),对照组出现心源性死亡1例,卒中事件1例,出现呼吸困难7例,出血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0%(23/500),数据对比P<0.05(χ2=7.1113、P=0.0076)。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会出现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而且患者在临床表现过程中临床症状具有一定差异性,但是据病理生理改变具有一定相似性。目前,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措施已经成为早期开通病变动脉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内部血管内膜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患者术后扩张部位再狭窄的发生率已经高达25%-50%之间,还会出现血小板活化现象,降低治疗效果,在这过程中需要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介入治疗的风险性[5]。

本文研究数据表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替格瑞洛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P2Y12ADP抑制剂,相关研究资料表示,和氯吡格雷相比较,替格瑞洛能够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发生率,同时对降低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优势在于替格瑞洛对血小板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果也明确证实了这点。②替格瑞洛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直接发挥药物作用,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代谢活化,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起到理想的抑制作用,对恢复患者血小板功能具有积极影响。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对阻断ADP腺苷环化酶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是对磷酸二酯酶活性具有较小的影响,需要转化活性代谢产物才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在应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被此类药物产生抵抗现象[5-6]。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措施以后,器械扩张作用会导致患者出现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对内皮完整性具有一定的损伤,出现组织因子释放、活化血小板等现象,在治疗后损伤位置会出现胶原暴露,对炎症反应具有激活作用,应用替格瑞洛不仅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同时抗炎特性比较显著,通过进行ADP抑制作用和P2Y12位点相结合,对抑制血小板活化,减轻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炎症反应具有积极影响。替格瑞洛在治疗期间可以通过ADP浓度的升高,产生保护内皮细胞以及舒张血管的作用,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具有更加显著的抑制作用[7-8]。
综上所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而且其用药安全性和氯吡格雷相比较明显较高,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娉娉.两种药物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临床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26):128-129.
[2]李占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用药时机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07):65-69.
[3]赵庆.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10):8-9.
[4]郑振国,官朝坤,刘玉果,等.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型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影响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03):310-312.
[5]冯六六,刘天华,史骏,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03):54-57.
[6]吴多博,曹鹏,胡方圆,等.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应用安全性Meta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05):544-547.
[7]李君霞,焦雪峰,罗琳.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06):816-821.
[8]赵晨宇,李博,朴虎林,等.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04):810-8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2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