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蛋白尿检测中行尿常规定性检验的价值。方法为进行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皆在2018年8至10月份入我院治疗,选取同期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都实施尿常规的定性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尿蛋白、白细胞、尿糖、白细胞脂酶与尿酮体等检出阳性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明显要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比较明显,P<0.05;病程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严重程度和5年以上病程的患者相比,明显比其他病程阶段的患者轻,对比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严重程度与病程长短呈线性关系,并且是正比例关系。结论在糖尿病蛋白尿检测中行尿常规定性检验能够准确检验出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值得应用。
关键词: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临床
本文引用格式:秦莎莎.尿常规定性检验糖尿病蛋白尿的临床有效性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190+192.
引言
在临床上,糖尿病属于常见内分泌系统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特征是高血糖,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有障碍或是缺陷所致,初期临床症状表现为乏力、多食与多尿。但是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会导致患者代谢功能受到影响,严重者会影响全身的组织与器官,引起器官衰竭,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准确检验,经各项检验结果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文章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皆在2018年8至10月份入我院治疗,探讨了在糖尿病蛋白尿检测中行尿常规定性检验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为进行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皆在2018年8-10月份入我院治疗,选取同期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100名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都实施尿常规的定性检验。对照组中男59名,女41名;年龄56-82岁,平均(67±2.19)岁。观察组中男56名,女39名;年龄57-82岁,平均(68±2.23)岁。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够显著,P>0.05,可比较。
1.2方法。给予所有受检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在检验前告知受检者禁食8 h,避免剧烈运动,利用清洁、干净的一次性采尿杯收集受检者24 h的尿液,尿液每次选取中段尿,将甲苯置入样本尿液中进行防腐,将尿液4 mL进行送检,操作者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在2 h内完成检验。
1.3观察的指标。对比两组受检对象尿蛋白、白细胞、尿酮体、白细胞脂酶、尿糖与尿隐血等阳性的情况,同时对比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间相关性,正常的尿液中白蛋白排泄量在1.5-20 ug/min左右,或是在30 mg/24 h以下,如果受检者检测出白蛋白的含量约为20-200 ug/min,或是结果显示处于30-300 mg/24 h间,属于微量的白蛋白尿;如果检测出白蛋白的含量超>200 ug/min或是超过300 mg/24 h,属于严重的白蛋白尿。
1.4统计学分析。研究以后所得数据在EXCEL中统计,然后录入SPSS 19.0这个统计学的软件中进行相应的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差异显著与否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可以表示成(±s),数据之间差异是否显著用t检验,如果采取t、卡方检验显示显著差异,表示成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受检对象尿常规检验指标的阳性率。对照组检出白细胞12例(12.00%)、白细胞脂酶14例(14.00%)、尿隐血10例(10.00%)、尿糖0例、尿酮体1例(1.00%)、尿蛋白9例(9.00%);观察组检测出白细胞75例(78.95%)、白细胞脂酶72例(75.79%)、尿隐血73例(76.84%)、尿糖95例(100.00%)、尿酮体90例(94.74%)、尿蛋白88例(92.63%);观察组尿蛋白、白细胞、尿糖、白细胞脂酶与尿酮体等检出阳性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明显要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比较明显,P<0.05。
2.2对比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相关性。病程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严重程度和5年以上病程的患者相比,明显比其他病程阶段的患者轻,对比差异显著,P<0.05;从表中数据可知,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严重程度与病程长短呈线性关系,并且是正比例关系,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肾病其是糖尿病所致的一种慢性合并症,这种疾病危害性比较大、比较严重,主要临床表现是糖尿病所致微血管的病变,然后细胞外基质与肾小球系膜会增生与扩张。当糖尿病肾病进入到临床期以后,病理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在出现大量蛋白尿以后,临床治疗难度会明显加大[1]。有学者[2]研究中指出,糖尿病肾病发病比较隐匿,在肾脏病早期症状不够明显,肾病的初期肾脏会渐渐的变大,微量蛋白尿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初期没有过多临床的症状,将蛋白尿检验方式应用于临床,能够检测出糖尿病患者有没有并发肾病。当患者患病以后,相较于标准水平,血糖水平会升高,所以患病以后容易引起紊乱,损伤到各个组织与器官,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效果。当患者有上述情况以后,需要对糖尿病的患者实施尿检,同时选取高效与安全尿检的方式,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率与检出率[3]。
在医学上,尿常规属于三大常规检验项目中的一个,在肾脏疾病的诊治中比较常用,在肝胆疾病与糖尿病影响尿液性质变化方面诊断效果同样显著。究其原因,在正常尿检中,尿液里蛋白质含量极少,甚至于没有蛋白质,在肾脏接收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时,容易因为肾脏滤过的功能不断减退而无法对蛋白质滤过,只可以经尿液方式排除蛋白质。慢性肾病的患者发病以后,常见症状就是蛋白尿,这种症状可能与肾小球屏障功能相关,并且不少患者会合并持续性微量蛋白尿,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无法在检验中快速、准确检出,所以低患者进行有效、专业与安全的尿常规检验至关重要[4-5]。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尿蛋白、白细胞、尿糖、白细胞脂酶与尿酮体等检出阳性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明显要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比较明显,P<0.05;病程在5年以下的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严重程度和5年以上病程的患者相比,明显比其他病程阶段的患者轻,对比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严重程度与病程长短呈线性关系,并且是正比例关系。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蛋白尿检测中行尿常规定性检验能够准确检验出患者各项指标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喻长法,张仙森,王丽君,等.尿微量蛋白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09,24(6):478-479.
[2]郝建军.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2):171-172.
[3]张俊峰,王彦春,魏殿军.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z1):216-218.
[4]薄利红.106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32-33.
[5]冯友玉,肖方洪.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效果及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7):67-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