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临床护理路径在轻度烧伤护理中的效果探查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9 11:23: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轻度烧伤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查。方法将60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观察两组,每组30位。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常规性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的变化后得出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要短;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比对照组患者要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要高。三组数据均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轻度烧伤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优于一般常规性护理手段,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轻度烧伤;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陈雯,黄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轻度烧伤护理中的效果探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276-277.

0引言

烧伤属于外科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患者皮肤接触到了热油、热水、火焰、高温气体等物质,而导致皮肤及深层组织被伤害,甚至还可能破坏重要的身体器官,带来生命危险。在医学上,参照患者的烧伤面积和损伤程度,划分为Ⅰ级、浅Ⅱ级、深Ⅱ度、Ⅲ级、Ⅳ级这五个级别的烧伤。轻度烧伤一般是指浅Ⅱ级这个程度的烧伤[1]。浅Ⅱ级烧伤的程度通常比较低,但也是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的,否则很容易让患者的伤口受到感染,在恢复后也可能留下疤痕,更有甚者还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因此,对轻度烧伤患者进行合适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选取60位轻度烧伤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的对象是从2018年1至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轻度烧伤患者中选择的60位患者,对这60位患者采取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30位患者。其中,对照组有男16位、女14位;年龄为26-60岁,平均(41.72±13.1)岁;观察组有男18位、女12位;年龄为22-63岁,平均(38.61±9.9)岁。通过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的患者的性别、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1)组建专业团队。该医院的临床护理路径专业团队是由主治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这三种类型的工作人员所组成的,该团队的主要工作有:一是收集本院烧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情况的资料,并结合通过其他途径(如文献库、其他医院)收集到的资料,在共同梳理和讨论之后形成具有本院特色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二是从事具体的临床护理路径工作,主治医生负责进行主要治疗、制定康复训练指导计划并及时处理应急状况,护士长负责调配护理人员配合主治医生的工作并组织对护理人员定期接受培训,护理人员负责具体的日常护理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2]。

(2)入院前的基础工作。首先,在患者入院治疗之前,要通过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合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如果适合的话,要在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开始进行。其次,由本院的临床护理路径专业团队为每个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由医护人员依照表格进行护理。最后,要向患者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的治疗原理、具体过程、适用性、安全性等,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消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更好地配合医院人员的治疗工作。

(3)创面护理。医护人员要提醒患者穿衣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对创面进行刺激,以免有交叉感染的不良状况发生。同时,鼓励患者不定期进行关节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训练,并使用弹力套等辅助工具来固定好创面,由健肢带动患肢来进行初步的运动,也可采取让患者自己穿衣服、走路、上下楼梯、上厕所等方式来增强其自理能力。

(4)康复训练指导。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对患者各项功能恢复训练的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注意其动作的规范性,对错误训练姿势要及时指正,以免带来其他问题。第一次进行康复训练3天之后,要评估患者的训练效果,如果效果不好,要及时找出问题并调整训练方案;第一次进行康复训练7天之后,要对患者采用不间断的心理护理,保持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信心和配合,同时,可以慢慢提高训练强度,配合使用辅助共组,以更好完成康复训练,最终达到预期效果[3]。

1.3研究方法。对对照组的30位患者采取包括基础创面处理、基本生命体征监测等一般常规性护理手段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的30位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1.2中介绍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满意度三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住院时间可直接由医院的病例记录获得,住院时间越短表明护理和恢复的效果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数据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取,采取Barthel指数来评估,其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护理满意度的数据也要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取,护理满意度是由(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得到的,其中,分数<60分,即为不满意,分数在61-90分之间,即为满意,分数>90分,即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 19.0软件处理收集到的数据,其中,用(±s)表示计量类资料,采取t检验的方法;用率(%)表示计数类资料,采取χ2检验的方法。当P<0.05时,呈现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两组轻度烧伤患者的观察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得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要短;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比对照组患者要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要高。三组数据均有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

 

3讨论

通常情况下,烧伤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之后,大多会出现瘢痕增生、关节活动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开始致力于对烧伤患者的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工作的研究,经研究得出,合理有效的护理不仅能够保证治疗效果,还能维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轻度烧伤属于外科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浅Ⅱ级这个程度的烧伤[4]。虽然浅Ⅱ级烧伤的程度通常比较低,但也是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的,否则很容易让患者的伤口受到感染,在恢复后也可能留下疤痕,更有甚者还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所以对轻度烧伤患者进行合适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对轻度烧伤进行康复功能训练的过程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旨在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训练更加科学、规范、合理,通过主治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三类人员的组合来提高训练的专业性和有序性[5-6]。患者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可以了解到所有的训练内容安排,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0.1±2.5)d,比对照组的(12.8±4.7)d要短;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为(79.2±4.8)分,比对照组的(70.8±4.3)分要高,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21.5)%,比对照组的(73.3±36.2)%要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满意度这三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相较于一般性常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跃纯.临床护理路径在轻度烧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2):150-151.
[2]吴陆萍,张丹,方建凤,李亚君,蒋晓金.烧伤患者康复期间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04):94-95+101.
[3]王洁琪.烧伤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237+5240.
[4]周海燕.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治烧伤瘢痕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46-148.
[5]王祺,贺光照,薛斌.烧伤患者细菌感染特征分析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6):904-906,910.
[6]张丽珍.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1):196-1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1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