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与其他疾病相比,变态反应性疾病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功能低下所致,患者心理、诱发因素、临床表现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而焦虑是一种情绪表现,当患者情绪过度焦虑时,就会诱发变态反应疾病,亦或加重病情,可见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适时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且重要。本文从影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因素分析入手,阐述了患者患病后的心理特点,进而进一步论述焦虑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干预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性,最后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探究如何干预和战胜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探究结果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变态反应性疾病;焦虑;心理护理干预;相关性;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芳.焦虑与变态反应疾病的相关性及心理护理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32,35.
0引言
与其他疾病相比,变态反应性疾病与遗传及接触物有关,但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功能低下所致,患者心理、诱发因素、临床表现都有其自己的特点[1]。而焦虑是一种情绪表现,体现为内心紧张不安的情绪,当患者情绪过度焦虑时,就会诱发变态反应疾病,亦或加重病情[2],可见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适时的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且重要。
1影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1.1患者自身体质因素
患者自身免疫力功能低下是诱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最主要因素[3]。通常情况下,这类疾病患者的体质多为过敏性体质,且家族发病史中可常见其直系血亲中多有过敏性疾病患者。因此该类患者当其自身抵抗力下降或者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比正常人更易诱发过敏。
1.2患者心理因素
焦虑是临床上患者的主要心理表现[4]。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多表现为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时间较长的特点,对于多数患者而言,痛苦难耐,病得愈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就愈大。甚至有的患者将自己视为家庭的累赘,感到很自责,最终出现抑郁症状。
1.3环境、气候因素
诱发变态反应性疾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就是环境、气候的因素[5]。这也体现出其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由于不同地区地理气候各不相同,如霉菌、花粉、动植物等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2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分析
2.1焦虑至抑郁心理
由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时间愈久,患者心理负担就越重,大多数病人都会焦虑,出现抑郁的症状[6]。
2.2烦躁至孤僻心理
由于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极易导致其内心烦躁,对任何人,乃至任何事情兴趣全无,甚至于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信心,最终进入易怒烦躁、性格孤僻的恶性循环[7]。
2.3悲观至失望心理
特别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对患者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也特别大,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悲观厌世的心理,对生活失去希望[8]。
2.4心理干预重要性分析[9]
一是对于具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积极而良好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干预之中,鼓励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情感沟通,以亲情的力量,感召患者放下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这样的心理干预利于改善病症,促使患者康复。
二是对于易怒烦躁、性格孤僻的患者,医护人员首先要试图走进患者的心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患者清楚地认识到该疾病治愈的希望非常大,多向患者介绍治愈的案例,多鼓励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通过良好的医患关系,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
三是对于较为严重的悲观厌世患者,医护人员首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关爱,主动与他们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痛苦与无耐,通过施以有针对性地治疗及心理干预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身体及心理的病痛,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3讨论
从以上论述可见,通常情况下,多数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怒烦躁,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悲观厌世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变态反应疾病的预后。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同时,辅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更利于变态反应疾病的治疗[10]。一是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特殊性治疗作用。主要措施是:当患者接受治疗时,医护人员首先要详细告诉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先从低浓度开始,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能急于见效,因为机体产生抗体要有一个过程,患者不能半途而废。
二是患者对变态反应疾病的认识一定要提高。目前临床上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11]。这主要与患者自身的体质及生活环境有关,患者对于此病诱发病因要有充分的认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更要高度关注和尽可能地规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
三是以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焦虑因素。焦虑情绪反应是所有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常态心理状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之病情的反复发作,治疗过程中起效时间长等因素,致使患者的内心情绪很难平复。这时,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更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或要求要耐心解释或尽可能解决,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患者焦虑因素。四是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患者自身是诱发变态反应疾病的关键因素。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告诉患者改善或远离致敏环境[12]。避免在潮湿或通风不好的地方停留,始终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洁净。对于使用年久的被褥和枕料要及时进行更换。同时要特别注意饮食,从而达到不治而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全生,朱晓明,叶晶,等.焦虑与变态反应疾病的相关性及心理护理[C].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大会论文集,2013:161-162.
[2]张信,沈亚丽,李佩.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1):1298-1299.
[3]张俊丽.变态反应性疾病护理要点及管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17):36-37.
[4]李达.肺结核病人的心理资本在压力与焦虑倾向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4:1-67.
[5]马序竹,侯芳.去甲万古霉素致特殊表现药物热1例[J].医药导报,2016,35(6):667-668.
[6]王璐平.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8):151.
[7]张方梅.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焦虑评分、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7):199.
[8]谢华.变态反应性疾病概述[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17):2-3.
[9]黄叶挽.护理干预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3):234-235.
[10]李宗芳,武维屏.武维屏教授辨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思路与方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9):1321-1324.
[11]朴香淑.小儿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要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6):55.
[12]李微.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检测护理的报道分析[J].医疗装备,2016,29(6):178-178,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