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三甲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实行心脏介入术患者130例,根据患者入院尾号情况分组,分为A组(入院尾号奇数)及B组(入院尾号偶数),每组各65例。A组实施护理干预,B组实施一般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A与B组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介入术中实行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均非常有利。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脏介入术;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董美丽.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术中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67,70.
0引言
当前,临床上多通过心脏介入术,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因为该手术不会对患者机体构成较大创伤,而且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当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治疗中[1]。医疗模式、理念的变化下,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为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本文分别在心脏介入术中实施了护理干预措施、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不同护理措施的应用,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三甲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了13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结合其入院尾号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为65例。A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7例、28例;年龄为40-60岁,中位年龄为(50.6±5.5)岁;病程为2-8年,中位病程为(5.6±2.3)年。B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5例、30例;年龄为44-58岁,中位年龄为(51.9±5.7)岁;病程为2-9年,中位病程为(5.5±2.2)年。A组和B组心脏介入术患者的上述数据相对比差异不存在,P>0.05。
入选标准:通过冠心病诊断标准[2]者、存在介入术治疗适应症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认知障碍者、严重慢性疾病者。
1.2方法
1.2.1B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患者家属疾病、治疗方法、操作流程、需要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叮嘱患者手术前禁食、禁水,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1.2.2A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手术前护理干预,通过不同方式(影像、图片、文字等)组织健康教育活动,主要的目的:帮助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疾病。同时,手术前应对患者心理状态加以评估,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心理疏导,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手术中护理干预,手术过程严格遵循无菌要求操作,积极配合临床医师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高龄者、手术时间长者、手术难度大者等来讲,术中容易发生压疮情况。为此,手术前需对患者的所有功能做评估,以此提前做好相关预防工作,严格控制压疮的发生率。
手术后护理干预,取患者舒适体位,予以床上排便、排尿指导,这个过程需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工作。手术后结合患者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机体恢复情况等,制定运动方案,可鼓励患者实行散步、太极、健身操等活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清淡、低热量,以及含有高蛋白的食物、蔬菜、水果等。
1.3观察内容
1.3.1比较两组心脏介入术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1.3.2手术后采用心理状态量表SCL-90,对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敌对和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
1.3.3使用WHO制定的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等状况,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心脏介入术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计量资料、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均使用±s代表,运用t检验分析、处理。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可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B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情况比较,具有对比差异,P<0.05,如表1。
2.2A组、B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
3讨论
冠心病为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患者的病情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变化,发病原因和粥样斑块、血栓阻塞管腔/管腔内径狭窄有关,故而无法保证正常供血,易于引发心肌缺氧、缺血所致损伤情况[3]。新医改的背景下,病例对治疗期间舒适度更加关注,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方面一般会采用心脏介入术治疗,可在冠脉造影下对外周动脉实行穿刺,然后选择球囊导管/支架释放,扩充冠脉狭窄部位,确保冠脉血流为通畅状态[4]。该种手术方法能改善患者的病情,然而因患者容易产生负性心理情绪,所以容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睡眠情况,构成不良影响[5]。故此,本研究实施了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手术前、中、后无缝隙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6-8]。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和B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证实了本次研究中在心脏介入术中,实施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之,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术中的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美英,邱慧.认知行为干预在心脏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188-189.
[2]杨顺茂.磷酸肌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7,57(38):60-62.
[3]郝清卿,王立立,安少波,等.重组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21):2098-2100.
[4]叶明,王喜福,贾平,等.替格瑞洛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97):3379.
[5]郭金鹏,邓颖,吴立萍.改良手指操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2):1456-1458.
[6]顾淑芳,于艳艳,张丽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2):173-178.
[7]何好好,贺彩芳,章若锦,等.肝癌介入术后基于微信平台的垂直护理模式的研究及效果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10):79-81.
[8]杨丽.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策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1):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