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8 09:48: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均分并设组,61例患者实施PDCA循环模式,61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不同方案运用后,观察组仪器器械评分(92.17±0.19)分、消毒隔离评分(93.89±0.28)分、岗位管理评分(91.75±0.36)、护理安全评分(93.22±0.72)分、急救药物处理评分(92.81±0.46)分,护理差错率为3.28%,护理投诉率为1.64%,对照组仪器器械评分(78.21±0.21)分、消毒隔离评分(70.81±0.31)分、岗位管理评分(71.98±0.27)、护理安全评分(70.44±0.68)分、急救药物处理评分(71.32±0.59)分,护理差错率为19.67%,护理投诉率为16.39%,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临床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且对提升护理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消化内镜;风险控制

本文引用格式:王秋实,王桃姣.分析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242-243.

0引言

消化内镜是临床用于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设备,检查过程中,通过患者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从而判断病变的具体情况。但由于该种检查方式属于侵入性操作,检查期间,患者极易出现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率[1]。所以,临床一致认为:加强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实验选取122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分别实施PDCA循环模式护理和常规护理模式,现就不同效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共122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并设组,61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模式,该组中男32例,女29例;患者年龄19-81岁,平均(48.27±0.74)岁,按照内镜检查方式分析:胃镜检查者17例,结肠镜检查者20例,十二指肠镜检查者24例,61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该组中女27例,男34例;按照内镜检查方式分析:十二指肠镜检查者25例,胃镜检查者18例,结肠镜检查者18例,患者年龄21-80岁,平均(47.95±0.81)岁,患者均自愿配合完成实验,排除意识障碍者及精神疾病者,其临床资料可比,组间差异不大,(P>0.05)。

\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检查前,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消化内镜应用的必要性,并疏导好患者的情绪,此外,告知患者检查期间不能乱动,积极配合医生及检查后应注意的事项等,确保检查结果的有效性。

1.2.2观察组:PDCA循环模式。P(计划),成立护理小组,依据《医疗质量评价系与考核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落实护理操作的相关事项。此外,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其在岗位管理、急救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规范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保证每位护理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消化内镜仪器。制定管理计划,确保护理人员扎实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同时注重其操作技能的进一步强化。D(执行),人员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操作技能,期间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其能够高效完成护理工作。环境管理:严格分区管理,规范物品摆放,并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预防跌倒、坠床等现象发生[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各级护理人员能够明确分工,使得PDCA循环链贯穿于岗位职能管理中。C(检查),每周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针对重点人群及重点环节展开质量监管。同时,每隔半年对护理人员进行一次综合测评,了解其理论与技能水平,以便保证后期护理质量。D(处理),每次检查后,及时召开护理质量评估会,针对护理隐患要及时解决,推动下一循环顺利开展。

1.3观察指标。依据2011版《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评估护理风险管理情况,具体内容包括5项:仪器器械评分、消毒隔离评分、岗位管理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急救药物处理评分。每项总分100分,得分与管理效果成正比。同时观察两组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投诉率。

1.4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1.0)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表示用:±标准差,计数资料表示用:%,卡方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风险管理情况。见下表1,比较对照组的各项评分,观察组的仪器器械、消毒隔离、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急救药物处理评分均比较高(P<0.05)。


\


2.2对比两组护理差错率及护理投诉率。见下表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均比较低(P<0.05)。

\

 
3讨论

PDCA循环具体包括四个阶段,计划(结合问题制定行动计划)、执行(实施行动计划)、检查(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处理(总结并展望)[3]。临床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具体是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协调和控制,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从而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此外,该模式的应用,明显规范了护理专业行为,加强了护理岗位风险控制[4]。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仪器器械、消毒隔离、岗位管理、护理安全、急救药物处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说明:PDCA循环模式,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且对降低消化内镜风险因素有积极的作用。此外,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说明: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预防并降低各类风险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临床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且对提升护理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皓.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1):115.
[2]刘洋.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258-259.
[3]高平.PDCA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9):133-135.
[4]陈素欣,刘小丽,甘婉儿.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04):572-5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