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多发气管乳头状瘤一例及文献复习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7 16:37: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气管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以提高对气管乳头状瘤的认识。方法通过我科收治的一例误诊为肺不张的气管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等进行总结。结果目前气管多发性乳头状瘤主要以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结论气管乳头瘤是呼吸系统的良性肿瘤,发生率较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误诊,诊断主要依靠活检病理,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有恶变风险,需定期随访。

关键词:支气管;乳头状瘤;支气管镜

本文引用格式:梁冰,陈泓,吴峰妹.多发气管乳头状瘤一例及文献复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84-385.

0引言

呼吸道乳头状瘤(bronchial papllomas)是一种呼吸系统的良性肿瘤,可累及喉、气管、支气管甚至肺实质,其中以喉部多见,气管或远端气道少见。纤毛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交界部位则可能是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1]。有文献报道成人中,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RP)的发生率为1.8/10万,在儿童中为4.3/10万,发病高峰为儿童期和20-40岁的成人[2-3]。支气管乳头状瘤作为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一部分,临床较为罕见。英国文献中只有50例单独的支气管内乳头瘤有报道[4]。我科近年收治1例多发气管乳头状瘤,现报告如下:


\


 
1临床资料

患者,潘某,男,83岁,农民。因“反复咳痰喘十余年,再发加重十余天”于2017-11-10入住我院呼吸科。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余年,近年来出现活动耐量下降,平素长期家庭氧疗(6 h/天),未吸入治疗。有吸烟史,已戒十年,年轻有“肺结核”病史,经正规治疗。近一年患者咳喘频繁发作,于当地医院住院6次,多次肺CT提示慢支、肺气肿伴两肺感染,两侧胸膜增厚,两肺上叶陈旧性病变。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能改善。近一年体重减轻15斤左右。2017年11月04日外院胸部CT:慢支、肺气肿伴两肺感染,两侧胸膜增厚,两肺上叶陈旧性病变,左肺下叶支气管闭塞伴阻塞性肺炎,心影增大,冠脉钙化。经抗感染治疗后左下肺病灶未吸收,故至我科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6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8/77 mmHg,SO2:97%(吸氧2 L/min)神清,精神软,喘促貌,桶状胸,两肺呼吸音低,两肺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2次/分,节律尚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II型呼吸衰竭,左下肺部阴影待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度肺动脉高压,高血压病。入院后予以抗感染、化痰、平喘治疗。查胸部增强CT示:慢支肺气肿伴两肺感染、实变灶,双侧胸膜增厚黏连,左侧少许胸腔积液(图A)。2017-11-16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下叶支气管息肉样新生物(图B)。送检病理:送检物镜下见表面被覆鳞状上皮,其下纤维组织内毛细血管瘤样增生,间质内少量炎细胞浸润,考虑为气管乳头状瘤。免疫组化标记结果:上皮细胞CK5/6+,AE1/AE3+;血管CD31+,CD34+(图C)。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建议气管镜下进一步介入治疗,患者因高龄和肺功能差拒绝,后出院随访。


\



2讨论

气管乳头状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咳嗽;随疾病进展,可逐渐出现胸闷、气短、喘鸣,甚至出现咯血和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发生上气道阻塞时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呼吸困难。临床上将气管支气管乳头状瘤分为:多发鳞状乳头状瘤型、炎性息肉型、单发鳞状乳头状瘤型[1]。病理学上分为柱状上皮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及混合型,以鳞状上皮类型居多[5]。病理学上以瘤表面被覆上皮的瘤样增生或伴有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内的挖空细胞为感染的标志,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可从良性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一般成人容易发生恶变[1]。虽然从生物学特性和病理学上来说其大多为良性,如一旦引起气管闭塞,进而导致呼吸困难、窒息,其后果极其严重,预后欠佳,故该病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支气管内膜结核等。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首选疗法,但因其风险高,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难以被患者及家属接受。目前该病治疗已被纤维支气管镜下氩气刀,高频电刀切割,及电凝、微波、激光等介入治疗替代为主要治疗方法[6-9]。

本例患者入院即被诊断为左肺阴影而给予抗感染治疗,因左下肺支气管闭塞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检查较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风险低等特点,不仅可以直接取得病理进行确诊,还可在内镜下观察病灶大小、范围及形态,进而进行治疗,因此纤支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该患者因高龄,肺功能较差,拒绝进一步行介入及手术治疗,现目前随访中。多发型乳头状瘤有恶变风险、易复发、需反复住院治疗等特点。有文献报道[6],严重的RRP可口服α-2b干扰素、阿昔洛韦及甲氨蝶呤等治疗。该病例为多发性乳头状瘤,但因其未对乳头瘤进一步进行治疗,随访中发现其仍反复感染、住院,平均每1-2月即需至当地医院治疗。

总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不多,其临床以咳痰、咯血及呼吸困难等多见,因其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更易被漏诊、误诊,最终需以病理明确诊断。目前本病诊断和治疗中,纤支镜检查作用巨大,可根据乳头状瘤的类型、大小、部位、数量及症状的严重程度选择最终的治疗方法[10],而对于高龄、肺功能较差、症状较轻的患者,亦可以随访观察[7],但有文献记载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的病例[9-10],因此尽管支气管乳头状瘤大多数为良性的,但也需警惕恶变风险,尤其是多发乳头状瘤,需要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尚宁,刘英娜,蒋德升,等.气管乳头状瘤一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04):228.
[2] Harris K,Chalhoub M.Tracheal papillomatosis:what do we know so far?[J].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2011,8(4):233-235.
[3]Fabrice P,Martine P,Baptiste N J,et al.A solitary bronchial papilloma with unusual endoscopic presentation:case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J].Bmc Pulmonary Medicine,2009,9(1):40.
[4]郭丽,张杰.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肿瘤[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24-25.
[5]臧远胜,李强,白冲,等.支气管乳头状瘤病二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8):573-574.
[6]张东明,单利,蔡曦光,等.气管和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乳头状瘤一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6):477-478.
[7]林建,朱丽,林云,等.气管多发性乳头状瘤一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2):937-938.
[8]王敬萍,丁卫民,胡瑛,等.纤支镜介导治疗气道内病变变6例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99.
[9]尤青海,张丹,牛成成.下呼吸道乳头状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59-1861.
[10]Feng G,Wang D,Chen L,et al.Malignant conversion of a solitary squamous cell papilloma in the trachea treated by radiotherapy:A case report[J].Oncology Letters,2015,9(5):2013-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