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大连地区产后无症状妇女阴道微生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7 15:49: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地区产后无阴道症状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女性体检的大连地区产后6-8周妇初产妇女217例,足月未临产剖宫产组99例,足月经阴道分娩118例。进行阴道微生态形态学及功能学全面评估。结果分泌物清洁度正常占89.9%,细菌密集度减少占62.7%,阴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占100%,阴道内乳酸杆菌缺失比例88%,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2.2%。PH值大于4.6占84.8%,过氧化氢浓度异常率97.2%,白细胞酯酶阳性率81.6%,唾液酸苷酶阴性率98.6%。宫产组G+大杆菌比例显著小于经阴道分娩组[(5.00±18.11)%VS(9.28±26.00)%,P=0.006]。剖宫产组Nugent评分显著大于经阴道分娩组[(3.79±0.88)VS(3.68±1.29),P=0.014],经阴道分娩组H2O2功能正常比例(%)显著大于剖宫产组[2.8VS 0,P=0.02],两组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连地区产后6-8周无症状妇女阴道微生态严重失衡,经阴道分娩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优于经剖宫产者。

关键词:无症状;阴道微生态;产后;临床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谈海英,高珊,赵世红,等.大连地区产后无症状妇女阴道微生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120-121.

0引言

女性阴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微生态系统的组成之一,由阴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内分泌调节系统、阴道解剖结构和局部免疫系统共同组成。阴道内有300余种微生物彼此制约,相互制衡,达到平衡状态[1,2]。产后妇女处于特殊时期,经历妊娠及分娩,激素水平低下,精神压力增加等影响身心的因素。本研究通过分析大连地区产后无阴道症状女性阴道微生态特征,以期加强对产后妇女阴道微生态的关注,从而预防产褥期感染[3,4],为完善大连地区产后妇女保健体系决策提供参考。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6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女性盆底泌尿整复中心体检的产后6-8周妇女217例,其中足月未临产剖宫产组99例,足月经阴道分娩118例。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孕次、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评估产后心理状况。入组标准(:1)定居大连地区的初产女性(;2)检查前48h无盆浴、同房性生活、局部用药及阴道灌洗等干扰阴道内环境情况(;3)恶露已净者(;4)同意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自觉阴道瘙痒、分泌物多,异味等阴道自觉症状者(;2)糖尿病者(;3)近1周有口服抗生素及免疫制剂者(;4)取材标本不合格者。

1.2方法

检查者采取截石位,将窥器以少量生理盐水润滑后放入阴道内,暴露子宫颈,以干棉签从阴道上1/3侧壁刮取分泌物,标本留取完成30min内送检:实验室采用奥林巴斯的超高倍显微镜Comet-600,微生态全自动分析仪镜检设备Unit-700,迪瑞GMD-S600全自动阴道分泌物分析系统进行阴道微生态指标检测。(1)微生态形态学评价体系指标:上皮细胞、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比例、其他杂菌比例;(2)形态学检验:①细胞情况:清洁度、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线索细胞;②病原体情况: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孢子、菌丝、滴虫、支原体样小体、衣原体样小体、细胞内G-双球菌;(3)Nugent评分;(4)AV评分;(5)化学分析:主要包括标本的酸碱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进行分析。微生态判断标准参考《阴道微生态评价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0.06±3.75)岁,孕次(1.39±0.66)次,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4.02±3.78)分。剖宫产组与经阴道分娩组年龄、孕次、抑郁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阴道微生态形态学检测指标比较

217例研究对象中,细菌密集度细菌密集度减少占62.7%,阴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占100%,阴道内乳酸杆菌缺失比例88%,PH值大于4.5占84.8%,AV评分(0.05±0.90),Nugent评分(3.73±1.12)。细菌性阴道病占2.2%,未发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需氧菌性阴道炎。宫产组G+大杆菌比例显著小于经阴道分娩组[(5.00±18.11)%VS(9.28±26.00)%,P=0.006]。剖宫产组Nugent评分显著大于经阴道分娩组[(3.79±0.88)VS(3.68±1.29),P=0.014]。

2.3两组阴道微生态形态学检测指标比较

所有研究对象PH值大于4.6占84.8%,过氧化氢浓度异常率97.2%,白细胞酯酶阳性率81.6%,唾液酸苷酶阴性率98.6%。经阴道分娩组H2O2功能正常比例(%)显著大于剖宫产组[2.8VS 0,P=0.02]。见表1。

\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大连地区无症状的产后6-8周的女性中,形态学检查发现阴道菌群量、种类均严重失衡,分泌物清洁度正常占89.9%,细菌密集度减少占62.7,阴道菌群多样性均严重减少,阴道内无乳酸杆菌比例高达88%,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2.2%。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北京地区的一项研究显示女性产褥期阴道微生态严重失衡,产后PH异常高达91.78%,不同分娩方式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无差异[5]。一项通过对482例产褥期妇女阴道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产褥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调者高达84.43%[6]。与我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发现对阴道微生态功能学检测发现:产后无症状妇女阴道PH值大于4.5高达84.8%,过氧化氢浓度异常高达97.2%,白细胞酯酶阳性高达81.6%,唾液酸苷酶阴性占98.6%。在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中,雌激素、局部pH、乳杆菌以及阴道黏膜免疫系统起重要作用。雌激素可使阴道鳞状上皮增厚,并增加糖原含量,后者可在乳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pH≤4.5,多在3.8-4.4)。产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低,阴道内粘膜薄,阴道的PH值大于4.5,不利于阴道乳杆菌的生长。本研究发现剖宫产组白细胞酯酶阳性率86.9%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组77.1%。不同分娩方式的妇女阴道微生态其他功能学指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妇女感染率较低,可能与经阴道分娩时羊水的冲刷,恶露干净时间较短等因素有关,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女性进行阴道微生态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忽视无症状产褥期女性的评估。产后6-8周无症状妇产阴道微生态处于严重失衡状态,根据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个体化干预,预防产后妇女生殖道感染成为下一步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医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学的发展,更加精准进行阴道微生态诊疗,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将不再是妇科医生棘手的难题[7,8]。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10):721-723.
[2]陶址,廖秦平.阴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10):721-723.
[3]廖秦平.女性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微生态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2):81-83.
[4]薛凤霞,王宝晨,王辰.下生殖道感染诊治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6,17(06):481-482.
[5]刘静芳,黄帅,孙丽芳,等.不同分娩方式产后6~8周产妇阴道微生态失衡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06):429-432.
[6]张群英,薛映幸,张艳玲,等.482例产褥期阴道微生态调查[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06):552-553.
[7]White BA,Creedon DJ,Nelson KE.The vaginal microbiome in health and disease[J].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TEM,2011,22(10):389-393.
[8]郑晶晶,于聪祥,赵荣伟,等.妇科门诊自觉不适症状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269-2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